四、和谐管理(1 / 1)

(一)魏书生和谐管理的理念

和谐管理就是让师生在健康的集体舆论与和谐舒畅的心理气氛中,通过多样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的自觉的主体活动,创设一个友善、民主、平等、互相理解、互相进取的团队,使管理的对象(人和学校)获得健全、协调的发展。

1.尊重关爱温暖彼此心灵

在学校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最为主要的关系,要想达到教育目标的高效完成,必须处理好这一关系。所以,魏书生要求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在师生协力合作融洽的人际氛围熏陶中,学生身心才能和谐健康地成长。

魏书生用一颗赤诚的“爱心”激活了一颗颗快乐的童心。魏书生说:“学生心理健康,长大之后便能与人和谐相处,能承受工作中的挫折,为人民为国家作出较大的贡献。反过来,心理不健康,即使考上大学也会活得心力交瘁,做不成什么像样的事情。”

2.多助少斗建立互助关系

学校的领导干部,与普通教师之间也应该多互助,营造出友善、愉快的工作环境。魏书生常说的“多互助,少互斗”就是希望能够和谐。

魏书生十分注重人际关系的互助、和谐,认为这是干事业、干成事业的基础。提倡人与人之间应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关系。认为只有经常想着帮助他人的人,他才能随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只有常常谅解他人的人,他才能容易得到他人的谅解。说穿了,帮助他人做事,实际上正是为自己做事。魏书生在一次演讲时说:

“大家看‘人’字的结构,像什么呀,一长一短,所有的活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千万别盯人家那点儿毛病,越盯自己也累,人家也不痛快。然后呢,所有的活人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别小看这一撇一捺,阴阳、明暗、好坏、利弊、恩怨、得失、假恶丑、真善美,共存于这个世界之中,一个人,这么想事儿,你就会把所有的事情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人家生气了,骂咱两句;人家高兴了,想利用咱了,恭维咱两句,这都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呢,骂的时候无须生气,恭维的时候也别飘飘然。于是,咱呢,能帮人家忙,就帮人家忙,不帮人家忙,也绝不给人家不痛快。‘人’字的结构,又是什么,互相帮助呀。你看,一撇一捺,你帮着我,我帮着你,一块儿组成一个人,女人帮助男人组成一个家庭,领导帮助同志们组成一个集体。千万别想,哼,我在这儿帮着你,让你像个人儿似的,我一定给你拆台,让你倒下,不是人,于是,咱走了,人家倒下了,不是人了,难道咱就是人吗?大家再想想看,‘人’字的结构,还是什么呀?还是上坡,下坡,把这点事想通了,就发现,呀,所有的活人一辈子都是这样,有上坡的时候,也有下坡那一天,有成功的时刻,也有失败的时候,然后呢,有强壮的年龄,也有衰弱的阶段,这都是必然的法则。把这点想通了,咱成功的时候,无须飘飘然,是那么多个人帮着咱做成事的,光咱自己成吗?等失败的时候,也很坦然,咱不就倒霉嘛,要不倒霉咱也不失败呀。这是互助的关系。人与人互相搀扶着,人字形结构互相支撑着,互相支撑着活着,大家就会和谐地生活;反过来,互相拆台,互相斗争,咬个你死我活,打个鼻青脸肿,这也是活着,但最后双方都受到了伤害,让人瞧不起。千万不能这样活。”

他教语文、当班主任时,坚信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当了校长他仍然觉得,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互助的人际关系,提出:教师能做的事,主任不做;主任能做的事,副校长不做;副校长能做的事,自己不做。这种管理方式,使不同层次的人工作主动、关系和谐,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当了局长兼党委书记,他还是尽力建立互助的人际关系,努力做到:科员能做的事,科长不做;科长能做的事,副局长不做;副局长或县、区教育局长能做的事,自己不做。使全体成员责任明确,职权清楚,分工具体,合作愉快。

魏书生经常说:“工作能够取得一点成绩,主要不是我出了多少力气,而是我有许许多多的好助手。主要在于建立了互助的人际关系。我经常觉得,我的每位学生、每位教师、每位科员、每位领导都像天使,当我把周围的人都看成天使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天天生活在天堂里。”

如果有谁问我:“魏书生,这么多年来,你的工作负担越来越重,为什么你在精神上却总显得很轻松?”真心诚意地说,那是因为我没有对手。这些年来,我没有和哪个人作过对,没有整过哪一个人,即使对于有很多缺点的人,我也是能救则救,救不了置之不理,也绝不害他,绝不逼着他犯更多的错误。

(二)魏书生和谐管理的境界

魏书生的管理策略非常明确,凡他所管理之对象必须和谐发展,才能够叫做依法治教,才叫做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

1.个体全面发展

魏书生对素质教育的见解,体现出他对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让人全面发展,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我们应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人,我们应该培养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发展的人,我们应该培养有科学精神和献身精神的人,我们应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人。

他的观点非常清楚地表明,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应该是育人。他说:“我总想,抓住育人这个根本,书就好教了。”他的宗旨就是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他常说:“我想的是20年后,我们国家的一代新人。”他还说:

“学校、班集体绝不是制造统一型号、统一规格的升学零件的机器。学校、班集体是将学生载向远大前程的渡船,是培养学生生命的幼苗在适合的阳光、土壤、肥料、水分中长大的园地,是学生走向社会各个不同岗位的实习场所、实习小社会,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培训基地。

种地、养猪可能创造神圣的业绩,做工、当兵也都是神圣的岗位。教书、科研、经商、当官、写作、摄影、唱戏、踢球,如若用神圣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就会发现工作的神圣、工作的乐趣与幸福。”

魏书生深刻洞察应试教育的弊端,在教育教学中,旗帜鲜明地反“应试教育”之道而行之。不论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全然没有“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的影子,而是从提高民族素质的根本目的出发,始终以坚决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五育”(德、智、体、美、劳)“十二科”(政治、语文、外语、数学、地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一齐抓,引导学生走身心健康发展之路,扎扎实实为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奠定“人生基石”。

教育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全心全意,不遗余力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当然魏书生教育、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非期望和要求学生样样优秀、均衡发展,而是精心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育人氛围和环境;他从不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不要求学生“齐步走”,而是让他们“各自为战”,使每个学生都能“日有所得,循序渐进”,各展其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2.团队协调发展

无论班级管理还是学科教学,魏书生都很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提供锻炼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作为一个地区的教育行政长官,盘锦市教育局局长,魏书生责无旁贷考虑的一个问题是,怎样让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在更大范围内得以落实。于是,他将教育的和谐管理与教育的均衡发展巧妙地结合起来。

教育均衡,最终的落脚点和受益者都是学生。尊重并信任每个学生,让学生均等地接受教育,实现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也应该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题中之意。

在魏书生看来,对教育均衡,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层次的责任,政府要均衡办好每一所学校,校长要均衡对待每一个班级,老师要均衡对待每一位同学、每一节课。即使外界条件不均衡,我们也可以在自己的班级里均衡地爱每一位学生、均衡地上好每一节课,满怀爱心和**,均衡地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项工作。

作为盘锦市教育局局长的魏书生,他知道自己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中应肩负的责任,就是要从宏观上合理配置城乡之间、发达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各种教育资源。

他很清楚,在盘锦,农村人口占50%,盘锦市各级各类学校拥有在校学生二十余万,而农村学生就有近十万人,这样大的比例,这样的现实,如果要使全地区的教育发展达到一种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均衡状态,就必然要关注农村教育。于是他的首要举措出台了调整政策、面向农村、开展建设,实施四大均衡建设工程。

(1)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盘锦市是全省最先完成基本“普九”任务的地区,面对成绩,静下心来查找不足,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了农村,先于全省开始了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且在全省统一建设标准基础上,提高要求,提出“四高”建设标准:教师队伍的高素质、普及程度的高标准、学校管理的高水平、办学条件的高层次。实行以奖代拨搞建设,每建设一所农村标准化学校,奖励专项经费15万元,至2004年全地区所有的农村中学全部建成标准化学校,领了全省之先。

(2)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这一工程,盘锦教育局用了十年时间,建立起了市、县两级优质教育资源库,有线电视网络与宽带网覆盖了全市农村中小学,全市农村200人以上的村小实现“校校通”,农村学校全部完成了信息技术手段的配置,计算机、语音室、多媒体、网络教室走进了盘锦市农村的广大学校。

(3)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工程。从1999年开始,每建设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给予奖励资金15万元。盘锦市共有农村初中38所,历经7年时间,全部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的整体优势已经显现,经费、教职员工和场地、设施、设备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大大降低了学校的运行成本。重要的是,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学生特长的培养,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4)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程。从1998年开始,按照“相对集中、优化资源、改善条件、扩大规模、便于就读、提高质量”的原则要求,以奖代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大幕就在全市范围内强劲地拉开了。到目前,全市已撤并农村中小学145所,农村学校布局已趋合理。

作为教育局局长,魏书生还通过不断地完善制度,政策平等、投入均衡、以城带乡、资源共享,通过就近入学、“阳光分班”、指标到校等民主、科学的管理举措,使盘锦市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上呈现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班级之间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不仅城区不存在薄弱学校,农村也不存在薄弱学校。

对教育的均衡发展,魏书生的目光更为悠远,他说:“均衡和公平,是人类永恒追求的东西;就是到了人均国民收入几十万、上百万美元的时候,还得讲求均衡发展,每个人仍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平平常常的事,过平平常常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