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纸学问(1 / 1)

学问可分为二类:一为纸的学问,一为事的学问。所谓纸的学问者,即书面上的学问,所谓纸上谈兵是也。事的学问,乃可以应用可以作事之学问也。中国数千年来,及欧洲文明未兴以前,皆是纸的学问。读古人书,不外摹仿与解释二类,所学专为印证古人,食而不化,经史文词,固有然矣。即新学盛兴,乃有矿学、医学。然读矿学书,祇知读热,不能应用,其无用与熟读经史文学等。有如烧纸成灰而吞,无论文学之纸灰,矿学之纸灰,其为无用一也。

然学而不能应用于世,无论如何勤学,终是纸的学问,其结果纸仍纸,我仍我,社会仍社会,无一毫益处也。且不独毫无益处,若细细研究,其结果,则受教育者,文化反在未受教育者之下。何也?

彼未受教育者,尚能与社会时常接近;既受教育者,反与社会全然断绝。欲再学,则时不再来,又自谓地位较高,不屑与社会为伍,以致自暴自弃,一无所能。故未受教育者,尚能得一技之长,为农为工为商;而已受教育者,则舍做官外无他能力,因做官祇须每日到署,尽人而能也。此固由今日社会他种事业,全不发达,不能全责教育自身,然教育自身,亦不能辞其责。

在学校时,于社会应有之智识,研究有素,毕业后,断不患无人用之。在学校养成一种活动之能力,将来在社会上,可以不必求人,亦足自立。且天下事积小以成大。一学生能为一小事,推至十百千万学生,其事业安可限量耶?现在学校与社会,既不兼容。顽固者以为学校无用,学校中人则自谓纸的学问已不少,社会上何以不用,因而愤世嫉俗,使学校与社会,至相仇视。社会既为一般老农老工老商所据,事事不求进步;学校中人又无机会与社会相接,亦不能贡献新得于社会,大局岂能进步?

非独无进步也,甚且仇视日深,终至牵动大局,而祸变未有已时。

《中国教育之前途与教育家之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