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智识论,其要亦多同抄品行。吾人在社会任事,非有相当智识,断不能率而操觚。矧居今之世,事业之复杂,又百倍于前。学术日新月异。诸君居校攻读课本,固为求相当智识,然仅将此数本书烂熟胸中,非可毕乃事也。无论中国各种书籍不甚充足,即在最完备之国,其学校亦绝对不能授学生以一切应用之学,或尽有之。逮学之既久,出而问此,时期已易,所学又未必合诸世用。矧学校中课本之学问,行之于社会,又绝不能柄凿相入也!然则学校中之课本,终无济于实用,学之何为?曰是又不然。学校课本授人以造学问方法也。譬之学化学者,必先考查元素。初视水之成分,以为即元素耳,细分之斯得二种元素。由是观凡百事理,非可骤下判断。多经一次试验,必多一新发现之理。读书不可以一目了然,便妄自尊大。读竟细玩其味,方知作者苦心,及命意所在。如在化学试验室,未试验前与既试验后,其感想之差为如何耶?读史者必考其因果,如在战国时之秦,处极西之地,至始皇能兼并六国,统一中原,乃不数十载又亡于楚汉。考其原因,究其得失,思之有悟。叩之教员,或误或是,或有缺憾。取而证之于今,是皆吾人利用读书之效果。他日为外交家,为行政官,胥恃此思矣。
《谈青年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