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列传(1 / 1)

白话二十四史 李海杰 948 字 6个月前

赵孟(fǔ)(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吴兴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末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

书画双绝的皇室后裔

赵孟是宋太祖的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系后裔,其祖辈都在赵宋王朝担任高官。

赵孟自幼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做文章下笔千言,写作运笔如风。他在十四岁时获得补官资格,在地方当了一个掌管户籍的小官。宋朝灭亡后,他专心学业,隐居长达十年。

元世祖安定天下后,下诏在江南寻访有才能的遗老旧臣,一共访得二十多人,赵孟名列首位。

元世祖看到赵孟神采飞扬,非常喜爱,让他坐在左丞相的上手位,以示尊崇。群臣认为赵孟是宋朝皇室后裔,担心他有异心,劝说皇帝不要将他安排在身边,元世祖没有理睬。

当时,元朝刚刚设立尚书省,元世祖命令赵孟起草诏书,向天下颁布此事。元世祖看完诏书,高兴地说:“说出了朕的心里话。”

朝廷为了震慑贪腐行为,商议所有贪污纸币满两百贯就要被处死。赵孟说:“纸币的价值涨跌不定,二十年前,因为原来的纸币贬值,所以改成现在的纸币,谁能保证以后不贬值?米和绢帛是民间必需品,更加保值,确定贪腐标准更加合理。以纸币为标准会导致处罚过重。”

有的官员认为赵孟年轻,又是南方人,责备他说:“现在国家发行纸币,你认为国家的政策错了吗?”赵孟丝毫不退让,说:“刑法关系到人命,我今天奉诏讨论,不敢不直言。你不讲道理,想要以势压人吗?”这个人哑口无言。元世祖想要重用赵孟,但被许多人阻止。

元世祖执政后期,任用桑哥为丞相。桑哥为人贪暴,派遣亲信官员征收天下钱粮,得到了数百万,还有几千万没有收上来。官员们不断压榨百姓,很多人自杀或者逃遁到山林中,朝中官员畏惧桑哥的权势,不敢提出异议。

这一年,京城遭遇大地震,几十万人死伤,元世祖认为这是上天的惩罚,十分着急,责令官员上书言事。赵孟抓住机会,找到和自己关系好的高官,希望他劝谏皇帝,减免赋税。

诏书起草好之后,桑哥大怒,赵孟不慌不忙地说:“现在钱粮没有征调到位,百姓已经死亡殆尽,还从哪里找钱粮呢?如果不及时免除赋税,到时候查出这几千万的亏空,都是丞相的责任。”桑哥恍然大悟,同意减免所有赋税。

不久,元世祖当着赵孟的面,谴责南宋奸相贾似道擅权误国,而同朝为臣的留梦炎不敢指责,眼见南宋将亡,便主动投降元朝。

赵孟心有所感,退朝后对大臣彻里说:“陛下对留梦炎当年不曾指责贾似道深感不满,如今在朝堂,桑哥的罪责远大于贾似道,我们身为近臣,怎么能一言不发。我是汉人,你却是陛下最信任的臣子,这件事非你莫属!”彻里果然挺身而出,揭发桑哥。

元世祖大怒,将彻里打得口鼻出血,彻里毫不屈服,其他大臣也相继指责桑哥,元世祖终于查清了真相,斩杀了桑哥。

赵孟在元世祖身边多年,虽然不曾握有实权,但地位尊崇。他担心遭受其他人的嫉妒,主动离朝,担任了十多年的地方官,直到元武宗末年才回到朝廷。

元仁宗即位后,将他比作唐代的李白、宋代的苏轼,对他恩宠有加。元英宗即位后,派使者请他在家中撰写《孝经》。次年,赵孟病逝,终年六十九岁。

赵孟作为宋朝皇室后裔,在元朝为官三十多年,地位尊崇,却没有掌握过实权。做官之余,他寄情于书法绘画,成为一代书画大家。

赵孟是元朝最著名的书法家,尤其善于楷书,他自创的“赵体”独树一帜,后世将他和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赵孟的绘画成就也很高,被誉为“元人冠冕”。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主张,改变了宋朝绘画工艳烦琐的风格,趋向于自然淳朴;又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将书法的精华融入绘画,让绘画变得诗意化、书法化,开创了明代文人画主流。

赵孟提出的绘画理论确立了元朝书画艺术的审美标准,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此外,赵孟在文学、经学、音律、金石等领域,也都有杰出的建树。

【原文】帝问:“汝赵太祖孙耶?太宗孙耶?”对曰:“臣太祖十一世孙。”帝曰:“太祖行事,汝知之乎?”孟谢不知,帝曰:“太祖行事,多可取者,朕皆知之。”孟自念,久在上侧,必为人所忌,力请补外。——摘自《元史?卷一百七十二》

【译文】元世祖问:“你是宋太祖的子孙吗?还是宋太宗的子孙呢?”赵孟回答说:“臣是宋太祖的十一世孙。”元世祖说:“宋太祖的事迹你知道吗?”赵孟谢罪说不知道,元世祖说:“宋太祖的事迹有很多可取之处,朕都知道。”赵孟想到自己长期在皇帝身边,必定被人嫉妒,便极力请求出朝担任地方官。

词语积累

不胜其扰:胜,经受。不能承受他人的不断打扰。

博学多闻:闻,见闻。学识广博,见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