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由明朝史学家宋濂等人主持编撰,全书共两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是记录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的纪传体断代史。《元史》记录从元太祖孛(bó)儿只斤?铁木真出生到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儿去世(1162—1370年)共两百零九年的历史。《元史》的编撰比较草率,大都沿用现成的史料,没有融会贯通,因此也保存了很多珍贵的史料,是最早的全面系统地记载元朝历史的著作。
宋濂(1310—1381年),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金华府浦江县(今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明朝初年文学家、史学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宋濂自幼多病,家境贫寒,但聪明好学,有神童之称。宋濂年轻时曾经广泛拜师学习,精通《五经》,一生手不释卷,最终达到无所不通的境界。时值元朝末年,朝政黑暗,宋濂拒绝朝廷的征辟,后来入山当道士,同时著书。明太祖占领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之后,宋濂进入幕府。明太祖称帝后,下令修撰《元史》,宋濂担任总裁官,分两个阶段完成,总时长不足一年。此后,宋濂历任要职,不慎被牵扯进胡惟庸案,被贬到四川,于1381年在路途中去世,享年七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