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忠(1090—1151年),字良臣,号清凉居士,延安府绥德县(今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人,南宋名将。
南宋中兴名将
韩世忠出身农民,家境贫寒,自幼习武,勇猛过人,喜欢饮酒,崇尚义气,不拘小节。
少年时,有个算命的人说韩世忠将来会位至三公,他认为这是在侮辱自己,把对方痛打一顿。十六岁应招参军抵抗西夏,挽弓、射箭、骑马无一不在行,勇冠三军。
有一年,宋军进攻银州(今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一带),久攻不下。韩世忠奉命前往,杀死敌将,将首级扔出城外,宋军士气大振,一举攻克银州。西夏人大败之后从小路来攻,韩世忠率军殊死搏斗,见敌军中有一人十分勇猛,便把战俘叫来询问,得知那人是监军驸马。韩世忠跃马上前,斩首此人,敌军瞬间溃败。部队上报他的战功,主管官员童贯认为有所夸大,只给韩世忠升了一级,将士们都替他感到不平。
此后,韩世忠跟随刘延庆、种(chóng)师道、王渊等将领,多次抗击西夏、辽国,平定方腊起义,立下战功,官职逐步提升。
1126年,金军侵宋,韩世忠先后跟随梁方平、王渊、李纲等将领抵抗金军,立下不少战功,逐渐威名显著。
第二年,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到达济州(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韩世忠听说消息,马上率部赶到,与群臣一起拥戴他称帝。赵构在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即位,是为宋高宗。韩世忠成为从龙之臣,获得高宗的信任,无事时统领禁卫军负责宿卫,不时出去平定盗贼。
1129年,宋高宗为了躲避金军,一路南逃到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韩世忠听说后,急忙赶去会合。还没有到达,收到将领苗傅、刘正彦造反,逼迫高宗让位的消息。韩世忠到达钱塘附近,谎称休兵,停止进军,实则准备攻城,迅速击败叛军,救出了高宗。自此,韩世忠确立了自己在军中的地位和威望。
当年年底,金军元帅完颜宗弼(bì)率领十万大军南侵,宋高宗又准备逃跑,韩世忠说:“已经丢了北方各地,再把江、淮地区(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浙江省大部)丢掉,还能逃到哪里去呢?”高宗命令韩世忠防守镇江(今江苏省镇江市)。
金军来势汹汹,攻破多个城池,一路南下追击宋高宗。韩世忠身处敌后,积极准备,趁金军撤退时伏击。不久,金军果然撤退到镇江,被韩世忠的伏兵打败,完颜宗弼差点被生擒。后来,双方约战,韩世忠利用金军不习水战的弱点,封锁长江,把金军堵在断港黄天**,几次大败金军。
完颜宗弼不敢再战,派人前来讲和,开出了极其优厚的条件。韩世忠一心想全歼金军,没有听从。完颜宗弼无奈,高价悬赏求计,得到汉奸的指点,集中火箭烧毁了宋军战船,才借机冲出黄天**,逃回黄河以北地区。此战中,韩世忠仅用八千兵马,将金军十万军队围困在黄天**长达四十八天,消息传开,人心大受鼓舞。
1134年,金军联合伪齐政权,率军十万,再次来犯。宋高宗内心害怕,又逃无可逃,一方面派人去金营求和,一方面亲自给韩世忠写信,勉励他英勇战斗。韩世忠感动地说:“皇上如此忧虑,做臣子的怎敢贪生怕死!”
议和大臣路过韩世忠的军营,韩世忠故意下令退守避敌,待议和大臣走后,他亲自指挥大军驻扎在大仪镇(今江苏省扬州市境内),布下兵阵,设置二十多处埋伏。金军从议和大臣那里得知韩世忠打算退兵,于是**,经过大仪镇,伏兵突然杀出,金军猝不及防,伤亡惨重。捷报传到朝廷,群臣庆贺,高宗对韩世忠等人大加封赏。
几年之内,韩世忠、岳飞等主战派大臣在战场上连连获胜,大有收复中原,直捣黄龙的气象。宋高宗担心一旦打败金军,迎回他的兄长宋钦宗,将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也担心众将立功,将来尾大不掉。于是任命主和派大臣秦桧为宰相,积极准备和谈。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收了韩世忠等将领的兵权。
韩世忠强烈反对议和,多次触怒秦桧,有人劝阻他,韩世忠全然不顾。秦桧指使人弹劾韩世忠,宋高宗念韩世忠的救驾之恩,不予答复。
韩世忠见岳飞被冤杀,抗金的大好局面无法挽回,便上书辞去官职,回家养老,把积蓄的钱财全都献给朝廷。1151年,韩世忠病故,终年六十二岁。
【原文】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世忠独撄(yīng)桧怒,语在《桧传》。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摘自《宋史?卷三百六十四》
【译文】韩世忠曾经告诫家人说:“我的名字叫世忠,你们不要避讳‘忠’字,因为避讳而不说,就是忘忠了。”……大将岳飞蒙冤入狱,满朝上下没有一个人敢说话,只有韩世忠触怒秦桧,内容记载在《秦桧传》。他又抵制和议,多次惹恼秦桧,有人劝阻他,韩世忠说:“现在害怕祸患,苟且赞同,他日死后,难道不怕在宋太祖的殿前接受铁杖?”
词语积累
束戈卷(juàn)甲:捆起兵器盔甲。指缴械投降。
杜门谢客:杜门,闭门;谢,谢绝。关闭大门,谢绝来客。形容从不与外界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