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世宗本纪(1 / 1)

白话二十四史 李海杰 966 字 6个月前

柴荣(921—959年),本姓柴,后来曾经改姓郭,邢州尧山县(今河北省隆尧县)人。五代时期政治家,后周第二位皇帝,死后庙号世宗。

壮志未酬的五代第一明君

柴荣小时候家庭富足,后来家道中落,投奔姑父姑母,他的姑父便是后周太祖郭威。柴荣天性谨慎稳重,深得郭威信任,成为太祖的养子。

起初,郭威的经济不宽裕,柴荣为了资助家用,学做茶货生意,其间研读经书,学习骑射。待到成年后,弃商从戎,追随郭威左右。

950年,后汉隐帝因为猜忌功臣,将郭威和柴荣留在京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的亲属全部杀死。第二年,后周建立,柴荣被册封为皇子,担任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市)刺史等职。

当时,澶州破壁残垣,一片凄凉。柴荣赴任后,增修房舍,扩大街巷,景象一新。他为政清廉严厉,威慑四方,盗贼不敢进入境内。

954年正月,后周太祖病重,官民无不沮丧忧虑,听说由柴荣来掌管兵马大权,这才拍手称快。太祖病逝后,柴荣在太祖灵柩前继位,是为后周世宗。

依附辽国的北汉国主刘崇趁着后周国丧之时,亲自领兵三万,招引一万辽国骑兵共同南下,进犯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

世宗力排众议,决心亲征,他说:“唐太宗创业之初,哪次不是亲自征伐?我又有什么好怕的!”而后星夜兼程,在巴公原(今山西省晋城市)与北汉军狭路相逢。

大战拉开序幕,后周右军数位将领竟然临阵脱逃,士兵们见状纷纷弃甲投降,幸而世宗临危不惧,亲率骑兵,冒死督战,战士们深受感染,奋起拼命杀敌,击退汉军。观望的辽军见势不妙,望风而逃。一番鏖(áo)战过后,刘崇最终仓皇撤军。

经此一役,后周世宗成功巩固了自身地位。事后,他斩杀了逃命自保的将领,封赏了作战有功的大将,稳定了军心。

后周世宗当时三十四岁,正是年富力强之年,渴望继承后周太祖遗志,做出一番恢宏的事业。

有一次,他问精究术数的大臣王朴:“朕能做多久的皇帝?”王朴回答:“臣孤陋寡闻,但以毕生所学推算,陛下至少可以稳坐三十年江山。”世宗高兴地说:“如果一切如你所言,那么朕将用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富足百姓,十年恢复天下太平,朕此生足矣!”从此,世宗严惩贪官污吏,虚心求谏,广纳贤才,修订历法,整顿禁军,奖励农耕,兴修水利,朝局焕然如新。

当时,天下大乱多年,许多百姓为了逃避参军,选择投身寺院自保,佛寺反而成了藏污纳垢之地。后周世宗下令,除了重点寺院之外,其他寺院一律拆毁,总共废去三万多所寺院,还俗六万多名僧人。

还有一些信徒为了铸造佛像,大量熔铸在市场上流通的铜钱,世宗反其道而行之,将佛像捣毁用来铸造铜钱。朝堂内外议论纷纷,世宗说:“佛本就是度化世人的,倘若内心向善,就已经是供奉佛了。朕听说,佛祖为了救他人生死,就连自己的头颅和眼睛都可以布施出去。假如朕的身体能够救济天下百姓,也一样在所不惜!”

955年,后周世宗正式开启统一事业。他先派遣将领西征后蜀,成功收复四州之地。西征刚结束,紧接着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内,连续三次征讨南方最强盛的王朝——南唐,后周军队所向披靡,锐不可当,迫使南唐俯首。南唐元宗李派遣使者求和,去除帝号,以“江南国主”自称。自此,后周实力震慑了南方的割据势力,为此后的北伐解除了后顾之忧。

959年,后周世宗亲率数万骑兵,直入辽国境内。碍于后周的威慑,辽国诸将纷纷投降。此次出师仅用四十二天,连收三关三州,共十七县,战果累累。

世宗决定趁热打铁,乘胜夺取幽州,遭到将领们的反对,但他一意孤行,竟于当晚突发疾病,只得抱憾返回京城。不久,因病驾崩,终年三十九岁。

后周世宗在位期间,高丽(今朝鲜半岛)、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回鹘(hú)和女真等国纷纷前来进贡,彰显了后周强大的国力。遗憾的是,这位千古明君出师未捷,一统山河的梦想未了。而世宗打下的江山,却为宋太祖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原文】初,王师之伐秦、凤也,以立为排阵使,既而为蜀所擒。及秦、凤平,得降军数千人,其后帝念其怀土,悉放归蜀,至是蜀人知感,故归立于我。——摘自《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四》

【译文】当初,朝廷军队讨伐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凤州(今陕西省宝鸡市)时,任命胡立为排阵使,不久胡立被蜀军擒获。等到秦州、凤州平定以后,得到几千名投降的蜀军,后来后周世宗柴荣感念他们想念家乡,全部放回蜀国,到这时蜀人感谢后周世宗,所以放胡立回到周朝。

词语积累

大赦天下:古代皇帝为了收揽人心,常利用登基、祭祀、册立皇后太子、天灾等机会发布赦令,赦免一批犯人,叫作大赦天下。比喻既往不咎,不再追究之前的问题,给予机会重新开始。

望风而退:在远处看到敌人的气势很盛,不曾交战就撤退。形容军队闻风丧胆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