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道河东县(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世称“柳河东”,因为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半生孤独的散文大家
柳宗元的祖上是“河东三著姓”之一的河东柳氏,他的母亲卢氏,出身于从汉朝一直兴盛到唐朝的著名大姓——范阳卢氏。
柳宗元在京城长安出生,从小聪明机警,如此良好的家庭背景,加上父母的熏陶,使他对知识充满渴求,对朝政与社会现实也有深刻的了解。
青年时期的柳宗元善于作文,获得众人的一致推崇,前景一片坦途,二十一岁便高中进士,二十四岁入朝为官,前半生过得顺风顺水。
转折发生在805年。这一年,唐顺宗继位。面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顺宗大力重用王叔文实行改革。才华横溢的柳宗元和好友刘禹锡因为政见与王叔文一致,便加入改革大军,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后因顺宗重病缠身,被迫禅位给儿子唐宪宗,改革仅仅持续了一百多天便宣告失败。
同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位于今天湖南省的西南部,崇山峻岭,邻近少数民族聚居区,当时属于蛮荒之地。从京城到永州,无异于从天堂到苦海,况且还不知道何日是归期。
面对这样的落差,柳宗元不仅没有消沉,反而积极主动学习,在哲学、文学、史学等方面努力钻研,同时游历了永州的山山水水。正是在永州,柳宗元的思想日益深邃,文学造诣越发深厚,文学创作也达到了巅峰。
早年在京城的时候,柳宗元、刘禹锡就因共同的志趣,与韩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三人经常在一起探究诗文,讨论国事。柳宗元也积极响应韩愈的号召,共同提倡“古文运动”,因此被世人并称为“韩柳”。柳宗元被贬后,昔日的朋友都避之不及,只有韩愈和刘禹锡与他的书信从未中断。
后来,有位年轻人从长安奔赴永州,想要拜柳宗元为师,柳宗元说:“我的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业根基也比较浅薄,哪里有资格做你的老师呢?”
恰逢韩愈因为写作《师说》遭到抨击,柳宗元便逐个举出《师说》的观点,表示可以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同时也是以实际行动呼应韩愈,要将古文之道传授给更多读书人。
柳宗元在永州创作的山水游记,则集中体现了他作为思想家的深刻智慧,其中尤以“永州八记”为杰出典范。
有一天,柳宗元做了个梦,梦中溪神质问他说:“你为什么给我起名叫‘愚溪’?”柳宗元说:“你听说过贪泉吗?人们喝了它的水变得贪婪,难道是泉水的原因吗?你这么美丽,没有被别人发现,却不幸被我这个愚笨的人发现,又偏偏喜欢你,引得我住在这里不想走,你就认命吧!”
原来,柳宗元将一条溪水命名为“愚溪”,并在溪水边结茅居住,不久后写下自娱自嘲的《愚溪对》,以浇心中块垒。
柳宗元四十三岁时,终于收到了重返长安的诏书,这时他已经被贬永州长达十年。
刚抵达长安一个月,柳宗元又因为刘禹锡的一首诗,被贬为柳州(今广西省柳州市)刺史。他不仅没有责怪挚友,反而担心刘禹锡被贬之地太蛮荒,无法携带母亲上任,因此主动请求朝廷为两人调换任地,刘禹锡最终被更换到一个环境稍好的地方。
柳宗元到任柳州之后,积极实践政治理想。柳州有一种流行多年的恶俗,就是买卖人口成风。找别人借钱需用儿子或女儿作为人质,如果到期还不上钱,债主有权将人质扣下,当成奴婢买卖。
柳宗元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借债人赎回儿女。对于特别贫困的百姓,就让债主写下雇佣文书,根据人质的劳动价值折算工钱,定期归还人质。对于已经被卖为奴婢的,他便自己出钱赎回。
在柳宗元的治理下,柳州人民安居乐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一创举也被推广到其他州县。
819年,连续被贬十四年的柳宗元带着满腔的遗憾和未尽的抱负病故于柳州,享年四十七岁。他的不朽诗文却成为永恒的经典,穿越时光,扑面而来。
【原文】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摘自《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八》
【译文】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当时,刘禹锡被贬为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刺史,柳宗元说:“播州不适合人居住,而且刘禹锡的母亲健在,我不忍心他感到为难,无法向母亲大人说起此事,如果他的母亲不能同往,便是母子永别。”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去播州上任。恰巧有大臣也为刘禹锡请求,刘禹锡因此改任连州(今广东省连州市)刺史。
词语积累
黔(qián)驴技穷:黔,贵州省的简称;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垂涎(xián)三尺:涎,口水。流出的口水有三尺长。形容嘴馋到极点。现在多形容见到别人的好东西分外眼红,极想弄到手的贪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