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列传(1 / 1)

白话二十四史 李海杰 968 字 6个月前

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并(bīng)州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曾两度担任宰相。

知人善任的贤相

狄仁杰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就有兼济天下的远大志向。成年后,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狄仁杰刚开始做官时,曾经被一名小吏诬告,恰逢当朝名臣阎立本负责审理此案。阎立本在审问之时,发现狄仁杰德才兼备,称赞他说:“孔子说,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你就像是遗落在大海里的明珠啊!”于是举荐他担任更重要的官职。

后来,狄仁杰升任大理寺丞,负责审理刑事案件,一年之内处理了大量积压的案件,涉及一万七千多人,但没有一个涉案人不服从他的判决。狄仁杰由此以善于断案而名声大振。

有一次,两名武将误砍了太宗陵墓的柏树,按照法律应该免职。但是唐高宗勃然大怒,认为这是置自己于不孝之地,执意要处死他们。狄仁杰认为量刑过重,不符合法律规定,巧妙地劝阻了唐高宗,维护了司法公正,给当时的皇后武则天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后,狄仁杰多次出任地方官,所到之处爱民如子,深受百姓拥戴。有一年,宰相张光辅率军征讨叛乱,趁机纵容部下在狄仁杰的辖区勒索抢劫。狄仁杰大胆予以阻止,并愤怒地谴责张光辅说:“如果我有尚方宝剑,一定斩了你为民除害,我也算死而无憾!”张光辅恼羞成怒,状告狄仁杰以下犯上,贬了他的官。

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第二年便任命狄仁杰为宰相。仅仅过了四个月,著名酷吏来俊臣便诬告他谋反,将他抓进大牢。当时法律规定,一经审问即承认谋反的,可以减免死罪。狄仁杰入狱后,立即假装认罪。来俊臣以为狄仁杰吓破了胆,于是不再严密防备他。狄仁杰马上偷偷写下鸣冤状,藏在棉衣夹层中,谎称天气转暖,让狱吏将棉衣转交给家人。狄仁杰的儿子得到鸣冤状,立即向武则天诉讼,最终使得真相大白。狄仁杰幸运地逃过一死,但再次被贬官。

几年后,朝局稳定下来,武则天不再需要借助酷吏打击反对者,而是需要一位德高望重、长于理政的宰相辅佐,于是任命六十八岁的狄仁杰再度出任宰相。武则天对他非常信任和尊重,不直呼其名而尊称为“国老”。狄仁杰一方面大力举荐人才,另一方面引导武则天归政,以求恢复唐室。

有一次,武则天要求狄仁杰举荐宰相之才,狄仁杰推荐了张柬之。武则天从善如流,立即提拔了张柬之。过了不久,她又让狄仁杰推荐人才,狄仁杰说:“臣之前推荐的张柬之还没得到重用呢。”武则天说:“朕已经给他升官了呀。”狄仁杰恳切地说:“臣向陛下推荐的是宰相,现在只让他做地方官,这不算重用。”于是,武则天将张柬之调到中央任职,后来果然让他当了宰相。

武则天年老之后,想把帝传位给侄子,狄仁杰说:“先帝将两个儿子托付给陛下,难道陛下要将天下托付给外姓吗?况且,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将来还能配飨(xiǎng)太庙。如果立侄子,从来没有听说过将姑姑配飨太庙的。”武则天听完这番话,很不高兴,狄仁杰坚持继续进谏,最终让武则天改变了主意,重新立她和唐高宗所生的第三子李显为太子。

700年,狄仁杰病逝。武则天痛哭着说:“朝堂空了!”此后,每当遇到军国大事拿不定主意,武则天就忍不住感叹:“上天为什么要这么早把狄国老从我身边夺走!”

五年后,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人趁机发动政变,拥戴太子李显登基,实现了狄仁杰的夙愿。狄仁杰担任宰相的时间并不长,却改变了历史走向。在以他为首的“复唐派”苦心经营下,李唐得以复国,又延续了两百多年的统治。

狄仁杰善于断案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被演绎为多种探案故事。一千两百多年后,荷兰汉学家高罗佩以他为主角,写下了一百四十多万字的《大唐狄公案》,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深受中外读者的喜爱,狄仁杰因此获得了“东方福尔摩斯”的美誉。很多影视作品也以狄仁杰为题材,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

【原文】仁杰儿童时,门人有被害者,县吏就诘(jié)之,众皆接对,唯仁杰坚坐读书。吏责之,仁杰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不能接对,何暇偶俗吏,而见责耶!”——摘自《旧唐书?卷八十九》

【译文】狄仁杰小时候,家里的守门人被杀,县官前来调查,家人都去接受问话,只有狄仁杰稳坐读书。县官责问他,他说:“书中的众多圣贤都在,我和他们对话还忙不过来,哪有工夫搭理俗官庸吏的责问呢!”

词语积累

沧海遗珠:被采珠者遗漏在海中的珍珠,比喻被埋没的人才或被忽视的珍品。

白云亲舍:亲舍,父母亲的住所。双亲的居所在一片白云之下。后比喻客居他乡,思念亲人。

斗南一人: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全天下独此一人。比喻绝无仅有的人才,或形容品德、才能独一无二。

桃李满天下:桃李,培养的人才或学生。比喻培养的优秀人才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