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列传(1 / 1)

白话二十四史 李海杰 1044 字 6个月前

王琳(526—573年),字子珩(héng),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梁、北齐名将。

涡流中沉浮的名将

王琳自幼学习兵法,爱好武艺。梁元帝萧绎还是藩王时,王琳的姐妹同时受到萧绎的宠爱,不到二十岁的王琳因此成了他的心腹,担任武官。王琳性格果决,礼贤下士,喜怒不形于色,身边有很多桀骜不驯的绿林豪杰,都对王琳十分佩服,愿意在麾下效力。

梁武帝末年,侯景之乱爆发,王琳奉萧绎之命,携带一万石米支援京城建康,还没有到达,就听说了建康沦陷的消息。王琳当机立断,将船上的米全都扔进江中,不给侯景军队留下一点,轻舟回到萧绎的根据地荆州。

侯景派遣军队进攻萧绎辖区内的巴陵城(今湖南省岳阳市),王琳接受大将王僧辩的指挥,镇守巴陵。侯景派遣王琳的哥哥前来劝降,王琳说:“兄长奉命讨贼,不能以身殉职,竟然毫不愧疚,反而来诱降我吗?”说完拿起弓箭就射,他的兄长羞愧地退走。侯景久攻巴陵不下,慌忙撤军。

名将王僧辩占领建康后,王琳的部众因为多是盗贼出身,虽然忠于王琳,但军纪不好,在建康城大肆抢掠。王僧辩无力阻止,非常生气,认为王琳将来一定会造反,便请求梁元帝(萧绎)诛杀王琳。王琳很害怕,让手下将领带兵返回自己的任地湘州,一个人来到江陵城请罪。王琳知道此去凶多吉少,对手下将领说:“我这次如果回不来了,你们怎么办?”众人义愤填膺,都说:“和你一起死。”

王琳来到江陵城,被抓捕下狱,梁元帝另派大臣收编王琳的部队。王琳的部众拒绝收编,起兵造反。梁元帝派遣王僧辩进攻王琳部众,众人不敌,退守长沙。正在这时,在蜀地(今四川省大部)的武陵王萧纪自立为帝,派兵攻击梁元帝,梁元帝腹背受敌,不得不赦免王琳,湘州军队这才归附朝廷。随后,王琳带兵击败萧纪,梁元帝任命王琳为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刺史。

梁元帝喜欢猜忌大臣,见王琳的部众上下齐心,依然担心他会造反,便将他调任远离京城的广州(今广东省大部)刺史。王琳无辜被疏远,非常失落,对好友说:“我承蒙皇帝厚爱,希望可以报答。可是把我调到广州,如果国家有难,我怎么能及时支援呢?皇帝只是怀疑我罢了,可是为什么不把我调到雍州(今陕西、河南、湖北三省交界之地)呢,我肯定能约束部下,为国家守好边疆。”但梁元帝的旨意无法违背,王琳只好去广州任职。

554年,西魏军队进攻江陵,梁元帝紧急诏令王琳支援。王琳还没有到达,西魏军队已经攻破江陵,俘虏了梁元帝,拥立萧詧为帝,建立了西梁。王琳大为震惊,命令全军为梁元帝服丧,向各地发布檄文,共同讨伐萧詧。王琳被推举为盟主,然后派遣大将侯平进攻西梁,侯平屡战屡胜,逐渐萌生自立的念头,不肯接受王琳调遣。王琳带兵讨伐侯平失利,无可奈何,只好同时向北齐、西魏和西梁称臣,以求自保。

第二年,陈武帝杀死王僧辩,拥立梁敬帝,王琳拒绝接受拉拢,举兵进攻陈武帝。陈武帝派遣侯安都、周文育讨伐王琳。因为两名将领互不统属,再加上陈武帝接受梁敬帝禅让,使得前线军心不稳。王琳抓住机会,一举击溃陈军,俘虏侯安都、周文育。不久,王琳得知永嘉王萧庄在北齐作人质,于是与北齐取得联系,拥立萧庄为帝。

几个月后,因为手下将领与陈军交战受挫,王琳被迫退守湘州,同陈武帝讲和,但一直不肯臣服陈朝。陈文帝继位后,王琳认为有机可乘,再次进攻南陈,大败南陈名将吴明彻。陈文帝调遣将领阻击王琳,双方在江面对峙一百多天。某天,突然刮起了西南风,王琳认为这是火攻的好机会,马上准备火烧陈军,谁知火刚点燃,风向突然改变,王琳自己反而被烧得七零八落,几乎全军覆没,不得不带着妻儿投降北齐。

王琳在北齐受到皇帝的礼遇,但遭到其他官员轻视。573年,南陈名将吴明彻带兵北伐北齐,占领了淮南大片土地,王琳跟随北齐将军尉破胡增援。面对南陈名将吴明彻,王琳非常谨慎,他认为吴明彻屡战屡胜,军队实力强劲,建议尉破胡以坚守为主,不要轻易进攻。尉破胡没有接受王琳的建议,北齐军队大败,王琳孤身一人突围,奉命来到寿阳(今安徽省寿县)坚守。吴明彻带兵围困寿阳,北齐将领冷眼旁观,不肯支援王琳,王琳军队死伤惨重,最终城破被俘。

吴明彻知道王琳是将才,想要保全他的性命。王琳被俘后,军中很多人曾是他的旧部,纷纷为王琳求情,就连淮南的百姓都悲痛万分。吴明彻见王琳如此得人心,害怕他归降后再次造反,下令紧急杀死王琳,王琳终年四十八岁。

【原文】及败为陈军所执,吴明彻欲全之,而其下将领多琳故吏,争来致请,并相资给,明彻由此忌之,故及于难。当时田夫野老,知与不知,莫不为之歔欷(xūxī)流泣。观其诚信感物,虽李将军之恂恂善诱,殆无以加焉。——摘自《南史?卷六十四》

【译文】等到王琳兵败,被陈军生擒,吴明彻想要保全他,而他手下的将领大多是王琳的老部下,争着前来说情,并且争相给予王琳资助,吴明彻因此非常忌惮他,他因此才被杀。当时乡野村夫和老人,知道或者不知道的,没有不为王琳唏嘘流泪的。王琳的诚实信义感动他人,即便像李广那样循循善诱的人,大概也没有超过他。

词语积累

疾之如仇:疾,嫉恨、痛恨。指如同对仇敌般痛恨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