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蕃列传(1 / 1)

白话二十四史 李海杰 970 字 6个月前

陈蕃(?—168年),字仲举,汝南郡平舆县(今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人,东汉名臣。

犯颜直谏的名臣

陈蕃少年时有大志。十五岁时,他一个人居住,不怎么收拾院子。

有一回,父亲的朋友来看他,见屋里十分凌乱,对他说:“你年纪轻轻,为什么不把屋子打扫干净,再迎接客人呢?”陈蕃说:“大丈夫在世,志在扫除天下,何必在意扫一间屋子!”

陈蕃起初在郡里做官,多次被推举,因为与上司意见不合而离职。后来,太尉李固亲自举荐他,他被任命为乐安郡(今山东省滨州市一带)太守,隶属青州管辖。

当时名臣李膺(yīng)担任青州(今山东省东部)刺史,管理非常严格,很多人听说要去青州做官,都主动离开,只有陈蕃因为政绩清廉留了下来。

乐安郡有一位隐士叫周(qiú),历任太守招揽、邀请他,都请不动,只有陈蕃能请到他。陈蕃很尊重他,只称呼他的字,而不称名。他专门准备一个坐榻,周到访时拿出来给他坐,等他走后,就把榻挂到墙上。

郡中有个人埋葬了亲人后不关闭墓道,而是住在墓里,服丧二十多年,人们都称赞他的孝行。有人将此人推荐给陈蕃,陈蕃问及他的妻儿,得知他的五个儿女都是在服丧期间所生,非常生气,说:“圣人制定的礼仪,贤明有才德的人会降低身份去顺从,品行不好的人希望达到标准。祭祀次数不用太多,因为多了容易不恭敬。况且你住在墓里,还在里面生儿育女,简直是迷惑世人,玷污鬼神!”于是将这个人治罪。

有两个郡的山贼造反,朝臣商讨如何剿灭,汉桓帝命令各州郡推荐人才,陈蕃当时已经入朝为官,进言说:“以前汉高祖创业,官员对待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这两个郡的百姓,也是皇上的子民,他们被迫造反,难道不是因为贪官污吏太多吗?应该严格考核官员,除掉残害百姓的人,另选清正贤明的人。这样的话,不用一兵一卒,山贼就能平复了!”陈蕃因此得罪桓帝身边的近臣,被外放为地方官。

桓帝时期,宠臣、外戚的权势强盛,陈蕃说:“俗话说‘盗不过五女门’,是因为家里女儿太多会变得贫穷。后宫也是这样,女子们聚在一起,得不到陛下的亲近,就会生出愁怨。而监狱是用来关押犯人的,看守者必须秉公管理,如果执法不公平,为官不得人心,国家就要受到损害。”

当时,宦官当道,经常迫害朝臣,陈蕃多次劝谏桓帝说:“现在贼寇猖獗,内政混乱,臣寝食难安,实在担心进献忠言的人被一天天疏远,而陛下身边的小人,恶意中伤,随意诬陷,制造了很多冤案。希望能任用清廉的人,远离邪恶毒瘤!”桓帝看了他的奏章,更加生气,根本没有理睬。

后来,李膺被关进监狱,陈蕃又上书替李膺求情,桓帝十分不满,不但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还找个理由再次将他罢免。陈蕃直言不讳,刚正不阿,经常得罪权贵,被士人评为“三君”之一,另外两位是窦武和刘淑。

167年,桓帝驾崩,窦太后临朝听政。此前,在桓帝立后的事情上,陈蕃认为窦氏是良家大族,坚决支持立她为后,窦氏掌权后,重用陈蕃。陈蕃与窦太后的父亲窦武同心协力,任用名士,打算消灭宦官集团。

陈蕃认为窦太后一定会支持,便向她上书,但窦太后没有采纳。陈蕃马上与窦武商量诛灭宦官,不料事情败露,窦武被杀。陈蕃听说后,连忙率领属官和学生们赶来援助,高呼:“大将军窦武忠诚为国,宦官造反,怎么反说是窦氏反叛呢?”这番话正好被一个宦官听到,就把陈蕃抓了起来,当天就把他杀害,时年七十多岁。

陈蕃所处的时期,正是东汉末年,朝廷内外很混乱,他一面与权贵抗争,一面铲除宦官,虽然事败而死,但他不避强权、犯颜直谏的行事作风令世人称赞佩服,“大丈夫扫除天下”的豪情壮志也令人无尽叹息。

【原文】民有赵宣葬亲而不闭埏(shān)隧,因居其中,行服二十余年,乡邑称孝,州郡数礼请之。郡内以荐蕃,蕃与相见,问及妻子,而宣五子皆服中所生。蕃大怒曰:“圣人制礼,贤者俯就,不肖企及。且祭不欲数,以其易黩(dú)故也。况乃寝宿冢藏,而孕育其中,诳(kuáng)时惑众,诬污鬼神乎?”遂致其罪。——摘自《后汉书?卷六十六》

【译文】有个叫赵宣的百姓,埋葬亲人后不关闭墓道,而是住在墓里,服丧二十多年,乡里人都称赞他的孝行,州郡几次以礼请他。郡里把他推荐给陈蕃,陈蕃与他相见,问及他的妻子儿女,而赵宣的五个儿女都是服丧期间生的。陈蕃大怒,说:“圣人制定的礼仪,贤明有才德的人会降低身份去顺从,品行不好的人希望达到标准。况且祭祀次数不用太多,因为太多了容易不恭敬。更何况你住在墓里,还在里面生儿育女,简直是迷惑世人,玷污鬼神!”于是将他治罪。

词语积累

强于犯上:强,敢。犯,冒犯。上,皇帝。敢于冒犯皇帝。比喻为了坚持原则,敢于冒犯上级。

陈蕃一室:陈蕃志向远大,不屑于打扫屋室的卫生。形容青年人有远大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