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列传(1 / 1)

白话二十四史 李海杰 954 字 6个月前

张衡(78—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人,东汉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文学家。

全能型发明家

张衡的家族是当地的大姓,张衡的祖父张堪从小就有“圣童”之称,是光武帝的开国功臣,北击匈奴,南平蜀地,可谓文武全才。张衡受祖父影响,从小刻苦学习,少年时就会做文章。

张衡十几岁时,到长安游学,增长了不少见识,又到京城洛阳,进入太学学习,结识了许多学者。张衡自学五经、六艺,擅长诗歌、赋文,对数学、天文、地理以及机械等都十分精通。张衡虽然多才,却一点也不骄傲,淡泊名利,官府几次征召他做官,都被他推辞了。当时国家长期太平无事,王公贵族们奢侈成风,张衡仿照文学家班固的《两都赋》,花十年时间创作《二京赋》,以讽谏朝廷。

汉安帝听说张衡擅长数学,封他为太史令,掌管史事、历法。张衡曾两次担任这个职务,前后共十四年。任职期间,他潜心研究天文历法,写作《灵宪》《算罔论》等专著。他在《灵宪》中提出了“浑天说”,指出“浑天像一个鸡蛋,大地是鸡蛋里的蛋黄,独自存在于天里面,天要比地大。天包着地,就像蛋壳包着蛋黄”。浑天说虽然有一定的局限,但比当时流行的盖天说进步不小,更能清楚地解释很多天象。到了唐代,经过历代天文学家的努力,浑天说彻底战胜了盖天说,在我国古代天文学领域称雄上千年。

张衡根据“浑天说”理论,改进了浑天仪,用来测量天象,演示天体的运行,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能够比较准确地观测天体的仪器。张衡又根据测量数据,改进历法,使得历法越来越精密。

132年,张衡又制作了候风地动仪。它用纯铜制成,顶盖突起,像一个酒樽,中间有大柱,旁边分出八条轨道,安有机关。八条轨道对应八个方位,每个方位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每条龙的下方有蟾蜍。如果哪个方向发生地震,这个方向龙口里的铜珠就会掉落到蟾蜍口里,发出激扬的声音,提醒观测者那个方位发生了地震。这种方法是之前所有书籍都不曾记载过的,却十分灵验。

有一回,某个方向的机关发动,龙珠掉下,但人们没有感觉到地动,许多人都说不灵验。几天之后,驿站送信到京城,果然在那个方向发生了地震,大家这才感叹地动仪的精妙。自此以后,史官们根据地动仪的活动来记载地震。地动仪是世界上地震仪之祖,直到一千八百年之后,国外才开始有类似仪器。

光武帝刘秀在称帝之前,曾经有预言说“刘秀当为天子”,后来果然当了皇帝,于是他很喜欢这类预言。受此影响,后来的皇帝也迷信这种学说。儒生们更加牵强附会,借用谶纬学说妖言惑众。张衡上书说:“这些都是虚妄之说,所传之人也大多是虚伪之徒,借此求财,应该禁止谶书流行,才不会混淆是非。”

汉顺帝继位后,命张衡在身边侍奉,对国家要事提出意见。顺帝曾问张衡天底下他最痛恨的人,一贯作威作福的宦官们听顺帝这么问,都很害怕,用眼睛死死瞪着张衡,张衡一看情况不妙,就含糊地回答了。宦官们仍然害怕,联合起来诬陷他,张衡便写作《思玄赋》,以表达自己的情志。

136年,张衡调任河间国(今河北省中部),给国王刘政当国相。刘政为人骄奢,目无法纪,还有一群豪强聚集作乱。张衡到任后,严整法纪,治理豪强,河间很快恢复了安定。张衡担任三年国相,政绩突出,任职期满请求辞职,但皇帝征召他担任尚书。

139年,张衡去世,终年六十二岁。张衡的其他发明创造还有:自动更新的日历瑞轮荚,指示方向的指南车,能自动计算里程的记里鼓车,能滑翔的独飞木雕,等等。他被后世尊为“科圣”。

为了纪念张衡作出的贡献,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原文】常耽好《玄经》,谓崔瑗(yuàn)曰:“吾观《太玄》,方知子云妙极道数,乃与五经相拟,非徒传记之属,使人难论阴阳之事,汉家得天下二百岁之书也。复二百岁,殆将终乎?所以作者之数,必显一世,常然之符也。汉四百岁,《玄》其兴矣。”——摘自《后汉书?卷五十九》

【译文】张衡平时特别喜爱《太玄》,对崔瑗说:“我读了《太玄》,才知道扬雄的气数绝妙至极,可以与五经相提并论,不仅仅是传记之类,还能使人分辨阴阳之事,这是汉朝创立两百年以来才有的一本书啊。再过两百年,汉朝的运数就要终结了吗?所以上天规划的运数,一定会在某一世显示,是符合常态的。汉朝建立四百年时,《太玄》会兴起的!”

词语积累

龙飞凤舞:像龙、凤一样飞舞。形容山势蜿蜒雄壮。后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枝别条异:树枝各不相同。比喻头绪纷乱。

躬自菲薄:菲薄,微薄。亲自践行节俭。

龙吟虎啸:像龙一样鸣,虎一样啸。比喻相关事物相互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