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23.纠正孩子不能正视自己缺点的坏习惯(1 / 1)

和自己的缺点战斗虽然十分辛苦,我们仍必须去向自我挑战。战胜自己的缺点,是促进人们成长的一条捷径。

威尔太太正读高一的宝贝儿子又给家里惹了点儿小麻烦,却又远不是从前因为好奇把学校水池里的鱼抓出来晒太阳那么简单。“我要调班!”儿子气势汹汹地对母亲说。(看看,每个在班级生活里不如意的孩子都会想到用这一招,好像随手拿来一只苹果那么简单似的)“我讨厌语文老师,那个没有水平的家伙,不配作我的老师。”儿子咬牙切齿地说。因为“没有水平的家伙”这次又给他的作文打了60分,这已经是本学期第三个60分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男孩子的确要有些愤怒了。于是,今天的语文课上,毫无防备的语文老师在讲读《春江花月夜》时因磕巴混乱遭到了男孩几声冷笑,以此为导火索,两人唇枪舌剑,男孩撕掉了这次又被“枪毙”的作文以示抗议,在全班“惊佩”(这是据男孩自己的口述整理的,在我看来,“惊”是有情可原,“佩”可就不敢苟同了)的注视中昂首阔步,潇洒离校,一时传为“酷谈”,当然这是在他奋笔疾书了4份检讨书之前的事情。

老师说:“没法教,没见过,没体统!可是毕竟是个有心性的孩子,看的书也比较多。但是作文写得太‘后现代’,实在有点‘大材小用’(无奈地苦笑状),任其发展,高考时怎么办?”

同学评价:我们读不懂,是的,不是他太高深就是我们太浅薄。一贯目中无人的家伙!

自我评价:怯懦的老鼠们总是妒忌威猛的狮子!(呵呵,他的外表是无论怎样也不会让我联想到“威猛”二字的,嘻嘻……)

于是威尔太太带着儿子去找心理专家,心理专家分析了孩子的症状后给他讲了下面的故事:

好蛤蜊,坏蛤蜊?

一个人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说,自己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帮妈妈检查买回来的蛤蜊有没有坏的。因为,蛤蜊的外壳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是如果一不小心让一个臭掉的蛤蜊混在新鲜的里面,那整锅汤就糟蹋了。因此,虽然是一件小事情,意义却非常重大。检查的方法是左手先拿住一个蛤蜊,再用右手捡起的其他蛤蜊,一个一个地敲敲看,如果敲出的声音是结实的,就是新鲜的;如果声音是虚的,有点沙哑,不管它的口闭得有多么紧,还是臭蛤蜊。

有一天,母亲买回一包蛤蜊,又由他来做鉴定工作。出乎意料的是,居然“所有的”蛤蜊都是坏掉的!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一个再敲过一遍,仍然没有一个是好的。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警察去公共汽车上抓扒手,结果发现一车人都是扒手!母亲对此也非常惊讶,因为那个卖蛤蜊的人从没有骗过人。于是她亲自动手检查,这才发现原来抓在孩子手中的那个蛤蜊是坏的:难怪敲起来声音全都不对劲儿!

于是,蛤蜊的记忆伴随了这个人一生。尤其是在他觉得周围的人有让他不能忍受的缺点时,这个当年最喜欢挑蛤蜊的孩子就会扪心自问:“会不会我就是那个坏掉的蛤蜊?”那么多人在我听来的“沙哑之声”也很有可能是自己本身制造的。因为按照常理,一个人不会只遇到坏人,周围的人总会有些友善、有些不友善,这样的机率最大。那么,自己同样可以是那个不友善的人,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去检查、衡量自己周围的人,看起来自己对大家都不满意,而实质上最不满意的人就是自己呀!

时刻都不要忘记,自己很可能没有想像中的那样好,而别人也没有你想像中的那么差。我们有两个抉择方向:一是让自己的孩子“装”得更好,免得别人看起来更差;另一选择就是要孩子一开始就学着认识自己的不足,学着去欣赏别人。

事情真正的结局是,威尔太太的儿子开始反省自己的不足了,“也许老师是对的,她是为我好。”能够首先认识到这一点就说明他至少还不是一个不可理喻的孩子。那么,剩下的时间就留给他了,心理专家说,除了反省以外,还有一些必要的手续要办,检查是不可能不写的。因为,他有这个责任,毕竟这孩子没有妥善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及时检讨自己的缺点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您的行为是否作到率先垂范了呢?对于自己的缺点,您是否敢在孩子面前说:“呀,是我的错!”呢?

2.给他反省的时间

在某些时候不要在乎孩子过激的情绪,你要用包括自己的肢体语言(比如眼神)在内的一切告诉您的孩子:“你现在需要反省!”在这个阶段,可以采取“冷冻”的方式。尽量不和他(她)谈话(当然这是在一通您认为十分恳切但又收效甚微的谈话之后进行的),给他(她)充分反省的时间。

3.给他推荐一些人生哲理小品

刘墉的《萤窗小语》和卡耐基的“成功之路”丛书都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理性的光芒、睿智的头脑和敏锐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