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在上古社会居于首要地位,尤其是西周初年,随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确立,祭祀成为各级贵族在宗法制下维系自己特权的重要手段,成为奴隶主贵族的重要活动,故青铜器铭文中反映最多的内容即为祭祀。在《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所收录的167篇铭文中,有85篇即超过半数的铭文涉及祭祀内容。
朕簋,又名为天亡簋或大丰簋,是西周初期武王时的标准铜器之一。其上所刻铭文详细记述了武王伐纣之后大会诸侯并举行盛大祭祀典礼的内容,其辞为:“乙亥,王又大丰,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室,降,天亡又王。衣祀于王丕显考文王,事喜上帝……”这里的“王祀于天室”即为在天室或称为“辟雍”的大庙举行的祭天的典礼,“衣祀”即“殷祀”,上古“衣”“殷”音近通用。“衣祀”原本是殷商祭祀祖先的大合祭,西周之时则成为群臣大会后共同参与的大献祭,旨在团结方国诸侯。在周人的观念里,天是至上一元神,拥有最高的神意,周王是天之子,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所以祭天是周人的最高祭祀,为天子专享的权力。在祭天时,往往配以先王,如大盂鼎铭文所说“丕显文王受天有大令(命),在武王嗣玟作邦……故天翼灵子,法保先王”,即以文王与天同祭。在西周时期,祭天时常以文王和武王配天同祭。
除了祭天之外,这些金文还反映其他的祭祀情况。《作册令方彝铭》记述了周昭王任命周公子明保担任王室的重要职务,管理三事四方,受卿事寮。由于是重要事情,所以周公子明保在接受命令后,一方面发布政令,一方面到宗庙举行祭礼。先到周公宫祭告先祖周公,然后到京宫以及康宫祭告先王,典礼十分隆重。《作册麦方尊铭》则记述了周王在田猎前后举行祭祀的情况:先在丰京举行祭祀,次日在船上举行大礼祭,然后射猎,捕获大量飞禽,最后又举行了祭月仪式。可见周人的祭祀名目繁多,确实可补“三礼”的缺佚。
祭祀活动在周人的生活中十分频繁,故在金文中除了追述祖先的功烈,颂扬他们的仁德以及标榜自己受自祖先的权利、承袭先王的至德外,还有大量的祈求上帝降福、祖先灵佑的祈辞。祈辞的内容基本有:
(2)祈求永福长寿。古人认为长寿之人必定豪眉秀出,所以称长寿为“眉寿”,在金文中经常可看到祈求眉寿的内容。如《微鼎铭》:“栾用享孝于朕皇考,用赐康乐鲁休,纯佑眉寿,永命令终,其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享。”又如《秦公簋铭》:“以受纯鲁多厘(福),眉寿无疆。”“眉寿无疆”或“眉寿无期”是当时的习惯用语,后来演变成为“万寿无疆”或“万岁”等颂词。
(3)保佑子孙永享其命。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下的基础制度,嫡子有嗣是整个宗族的大事,所以金文也经常提到子孙嫡嗣永保其命的内容。如《晋姜鼎铭》:“晋姜用祈绰绾眉寿,作建为亟,万年无疆,用享用德,俊保其孙子,叁寿是勒。”这些祈求万寿无疆、永保世享的祈辞,与《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中“万寿无期”“遐不眉寿”“保艾尔后”的思想是一致的,可见西周贵族铸造青铜器并在其上铭铸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颂扬祖先美德,更在于祈求上帝和先祖保佑子孙永享其命。
除了祭祀之外,上古社会的重要事情即为兵戎,所以金文很多内容都涉及君王用兵情况。伐纣克商是西周初年最大的戎事,1976年在陕西临潼零口公社出土的利簋就是直接反映武王伐纣过程的文物遗存。《利簋铭》己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其记载的伐商日期与文献记载完全吻合。《尚书·周书·牧誓》记载:“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荀子·仪兵》说:“武王之诛纣也,非以甲子之朝而后胜也,皆前行素修也。”《淮南子·兵略训》也说:“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这几种文献记载和金文互相印证牧野之战的时间确实是在甲子日,正是岁星当前的时刻。所以利簋的发现证实了文献记载武王克商中牧野之战的真实性,其铭文可与《尚书》结合起来研究武王克商的史实。
西周时期,周边少数民族侵犯边界的事情常有发生,尤其是西周中后期,王室衰微,犬戎的势力进入到周的京畿腹地,所以反映西周同少数民族的战事在金文中亦屡见不鲜。《虢季子白盘铭》就是一篇记载虢季子白奉周王命令率兵抗击猃狁侵犯的韵文,铭文说:“丕显子白,壮武于戎功,经维四方,抟伐猃狁,于洛之阳;斩首五百,折讯五十,是以先行……”猃狁是西周时期西北的一个游牧民族,即后来的匈奴的祖先,他们经常骚扰周的边境,并进入内地扰民。这在《诗经》中也多有反映,如《诗经·小雅·采薇》说:“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由于猃狁的侵扰给人民造成了很大灾难,所以周王室常派重兵抵御。《虢季子白盘铭》记载的这次抵御的战场是在陕西北部的洛水之东,生动地描写了子白的英姿和建立的战功,并记载了周王对子白的赏赐和期望:“王赐乘马,是用佐王。赐用弓彤矢,其央。赐用钺,征用蛮方。”
征伐淮夷和楚方也是西周时期的重要征伐。淮夷是居住在淮河流域的多个部族组成的方国,列于周王室的“夷蛮要服”。由于淮夷经常叛周,所以厉王和宣王时期的青铜器铭文经常有周师征伐淮夷的记载,师寰簋即为一例。该簋是厉王时铸的青铜器,其铭文记载了周王命令师寰征伐淮夷得胜立功的内容。
关于军事征伐的铭文还有很多,除了武王、成王时期的伐商大事之外,主要是征伐周边民族反叛和入侵的事情。从铭文看,这些征伐战争结果多以周师为取胜方,从而巩固了西周王室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