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思勰《齐民要术》(1 / 1)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重要的一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生物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是山东盖都人。他在北魏永熙二年(533年)到东魏武定二年(544年)间,写成了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由序、杂说、正文三大部分组成,共九十二篇,分成十卷。正文约七万字,注释约四万多字,共十一万多字。它主要记载了自西周以来,特别是作者所生活的时代,我国黄河中下游一带的农业生产经验。其中包括谷物、蔬菜、瓜果、林木的栽培(一至五卷),家畜、家禽、鱼类的饲养(第六卷),酿酒(第七卷),制酱、制醋、腌腊(第八卷),主食品制造、副食烹调(第九卷),以及黄河流域以外的北方、南方各地,还有国外各处,传入中原的各种作物品种介绍(第十卷)等。它不但集中了古代旱地作物生产经验之大成,而且从中反映了农村生活状况和社会经济情况。贾思勰给这部书起名为《齐民要术》,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谋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方法,是有很深的含意的。

《齐民要术》针对北方干旱少雨的特点,强调精耕细作,防旱保墒。贾思勰认为耕地一定要耕得早,耕得深;耕得早一遍抵上二遍,耕得深使庄稼能吸收较多的养料和水分。耕后必须把地耙平,把土耱细,这样才能保墒防旱。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还必须除草。这一整套耕——耙——耱的保墒防旱措施,使北方干旱地区的耕作技术基本定型了,这对北方农业种植很有指导意义。

《齐民要术》十分注意选种,强调要“选好穗纯色者”。留种田要耕得细,多加肥料;收割后要分开窖埋,防止混杂。收取瓜种方面,指出要从最早成熟的“本母子”瓜中留种。留种时,不是取全部瓜子,而是截取瓜中间一段的瓜子。因其贮藏的养料多,这种方法至今我国北方还在采用,书中还记述了水选、溲种(即拌种)、晒种等种子处理方法,并最早记录了我国水稻催芽技术。

《齐民要术》首次总结了二十多种轮种的方法,它把豆科作物作为绿肥,纳入轮作,以提高地力,又提出在麻里套种芜青等。从休闲(长期抛荒以恢复地力)到轮作,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它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欧洲在公元六世纪,农业还处于“三田制”,绿肥轮作制最早是18世纪30年代在英国实行,可见,我们祖先发明轮作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齐民要术》完整系统地记载了我国果树的品种,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果树品种的总汇,同时也是第一次为我国果树分类。书中对树繁殖培育提出了三种方法,即培育实生苗、扦插和嫁接。培育实生苗强调无论桃、梨要“合肉”埋入加粪的土中,第二年春天出苗后再移栽。这样可以利用冬季自然低温来增加种子的出芽力。扦插可使果树提前结实,如李树本来五年才结果,用扦插只需三年,嫁接比扦插更快,而且果实好,嫁接梨最好用棠树(即杜树)做砧木,这样结的梨大而肉细密。这为果树种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齐民要术》总结了历代家畜饲养的经验,也吸收了北方各游牧民族的畜牧经验,在书中介绍了饲养牲畜的各项方法。贾思勰认为首先要重视选种。如母鸡要形体小、毛色浅、脚细短、生蛋多、守窝的,羊要选腊月、正月生的羊羔留种。在饲养管理上,役使牛马,要根据其能力;喂料、饮水、天冷、天热,都要适合其本性。马饥饿时要先喂“恶刍”,吃饭后再喂“善刍”,以引诱其吃饱吃足,书中还论述了相马术、阉割术、兽医药方等知识经验。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当时人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微生物发酵技术,书中记述了酿酒、造醋、作酱、制豆豉等方法。书中记载的酒有四十多种,醋有三十多种。

总之《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农业科学的专门著作,它不仅对当时起过作用,而且对后代的农业生产也产生巨大的影响。公元1020年,北宋政府曾刻印了《齐民要术》发给各地的“劝农使”,一般群众知道后也争相传抄。历代农学家编写的农书,如元朝的《农桑辑要》、王祯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清朝的《授时通考》等,无不注意吸取《齐民要术》的精华。直到今天,《齐民要术》仍是我们研究农业科学史的宝贵材料,占有很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