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建筑艺术(1 / 1)

元代建筑最有代表性的要算道教建筑永乐宫和元中都城。

元代对道教十分尊奉。全真派道士丘处机往中亚晋见成吉思汗,宣传教义及为政之道,深得成吉思汗欢悦,给予道教免赋役的特权。自此道教势力大盛。忽必烈时虽曾一度受到排斥,但自此之后直到元末,道教与其他宗教一样受尊奉。元代道观祠庙建造很多,元大都的东岳庙、河北曲阳北岳庙德宁殿和山西洪洞水神庙都是元代著名道教建筑。其中位于山西省永济县的永乐宫就是元代道教建筑中的典型代表。

永乐宫是元代道教全真教的三大宫观之一,原位于黄河边的永乐镇。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在这里出生,山川非常秀丽。永乐宫的建造前后共用了110年的时间,从定宗二年(1247年)修建大纯阳万寿宫,后来改称永乐宫,然后逐步建成各主体殿堂,到至正十八年(1358年)完成各殿中的壁画为止,差不多经历了整个元代。

永乐宫中的三清殿建筑最为宏伟壮丽,殿中奉祀三清神像,画阔七间,进深四间,长28.44米,宽15.28米,殿中四壁绘制着巨型壁画“朝元图”。殿中为扩大空间采用了减柱法建造,仅后部设有八根金柱,其余均省去不用。用黄蓝琉璃制作的层脊上两只高达三米的龙吻,造型生动,非常引人注目。无极门又称龙虎殿,原为永乐宫的宫门,后部明间台阶退入台基内呈纳陛形制,造型非常罕见。纯阳殿又名混成殿,内有吕洞宾像,故又称吕祖殿。最后是纪念全真教祖师王重阳和他的弟子的重阳殿,也称为七真殿。纯阳殿和重阳殿壁面均分别绘制吕纯阳、王重阳的生平故事的壁画。

永乐宫建筑规模十分浩大,原来在永乐宫周围还建有许多祠庙,但现在只剩下了永乐宫一处。永乐宫沿中轴线依次布置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五座殿堂,除宫门是经清代改建外,其余四座殿堂均保持着元代时的建筑风貌,组成了一组雄伟、浩大的道教建筑群。

永乐宫的四座元代建筑在建筑上和艺术上均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一是它在总体布局上突破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廊院式结构,在同一条轴线上布置殿堂,使空间关系主次分明。其二是它采用了减柱法等一系列革新手法,扩大了建筑空间,对明清的建筑技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三是它的殿中保存了大量元代彩画,彩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均有许多创新。其四是各殿中共有960多平方米的巨幅壁画,题材多样,色彩绚丽,在建筑史、绘画史中都极为罕见。尤其是三清殿中的“朝元图”壁画,泰定二年(1325年)由马君祥等人绘制而成,描绘了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故事,以八个帝后像为中心,周围有金童、玉女、星宿、力士等共286尊,场面开阔,气势恢弘。这些壁画都成为我国古代壁画中的经典佳作。

中都城发扬了中国传统建筑术,建筑结构和形式承袭宋代旧制,但在砖石结构、材料和装饰方面有所创新;又采用了许多兄弟民族的建筑造型,并创造了完全新的式样。在宫廷布局方面进一步发展了“千步廊”。城市恢复了宋以前的坊里封闭制度。城东西两面相当于今北京旧城东西城墙,南抵今东西长安街,北抵今德胜、安定门外土城旧址。都城规模宏大,宫殿壮丽,为当时世界少有的大城。《马可·波罗行纪》描绘当时北京的景象是“城中有壮丽宫殿,复有美丽官邸”,“全城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未可言宣”,“世界诸城,无能与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