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1470—1523年),江苏吴县人,字伯虎,又字子畏,号鲁国唐生,晚年好佛学,又号六如居士,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称,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自幼天资聪敏,博览《四书五经》《史记》《昭明文选》等典籍。喜爱绘画,拜名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16岁时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案首。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故也有“南京解元”之称。次年进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下狱,成了朝廷党争的牺牲品,后来经吴宽保举出狱,他无辜受牵连入狱,妻子又改嫁,精神上备受打击。
由于仕途受挫,饱尝世态炎凉,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闽、赣,游历中国的名山大川,大量从事绘画创作。唐寅的绘画以山水为主,继承了李成、范宽和宋元之风,造景或雄伟险峻,或平远清悠,山石皴法以大斧劈为基,中锋行笔掺和“披麻”“乱柴”诸法,风格独特。其作品烘染墨彩,更是随象多变,明洁滋润,巧妙无穷,世称“六如居上笔灵逸,洗其勾研,焕然神明”。其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堪称登峰造极。传世作品有《骑驴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其作品中常流露遭受打击后的忧郁之情和消极出世的思想。
唐寅潇洒飘逸,傲世不羁,常常放浪形骸,玩世不恭,说话做事常有惊人之处。某年春节,有个财主送给唐伯虎礼物,请他给写几个吉字,图个吉利。唐伯虎满口答应,来到财主家,“刷刷刷”写下:“父死、子死、孙死”。财主怒不可遏,恼羞成怒,一把抓住唐伯虎:“我哪点对不住你,你竟用这么恶毒的话咒我全家?”唐伯虎慢悠悠地说道:“这是很好的祝福辞啊!一个家族的人如果是按这个顺序,父亲死了儿子死,儿子死了孙子死,那说明家里没有横死暴死的,每一代人都无祸无灾,个个都寿终正寝。这样的家庭能不幸福吗?”财主想想,这道理倒也对,只得把唐伯虎恭恭敬敬送走。
由于唐寅**不羁,又曾治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再加上其仕女画炉火纯青,故被后人误解,有许多风流传说,如“唐伯虎三点秋香”等。其实他坎坷一生,生活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贫困凄苦。“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过着以作画卖文聊补家用的穷苦生活。到了晚年,唐伯虎体弱多病,不能天天作画了,唯一的生活来源中断,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有时不得不靠朋友的接济来维持一家生活。更不幸的是,在这样拮据的生活环境里,他的妻子先他而去。妻子的死,使唐伯虎伤心欲绝,不久,这位杰出的书画家带着绝望,走完了他那坎坷的人生之路。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是年54岁。临终,唐伯虎留下一首绝命诗: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他乡。
一代风流才子的终局,竟是这等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