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1 / 1)

花间一壶酒 刘懿庭著 686 字 6个月前

唐乾元元年(758年)4月,史思明造反。58岁的李白被流放夜郎。人到中年,流放在外,对于李白来说无疑是件痛苦的事。他可以忍受生活条件的艰苦,却难以忍受生活的不自由。

次年关中大旱,对于百姓来说是件不幸的事,对于李白来说却算得上是一件幸事。朝廷为显仁政,宣布天下大赦,将被判死刑的人改为流放,并赦免了全部正在流放的人,李白也因此重新恢复了自由身。

结束了长期的流放生活,重新呼吸到自由的空气,李白心情大好。他顺长江而下,赏美景、访好友。途经江夏时,受老友良宰之邀,李白在此多停留了一段时间。随后,他决定启程前往浔阳,重游庐山。

经历了数次磨难,又在实现抱负的道路上一再遭受打击,李白对建功立业、实现理想之类的事已全然没了兴趣,对求仙学道的渴望则变得更加强烈。只是,他放得下功名利禄,却放不下对尘世间的美好风物的留恋,舍不得让自己彻底与现实隔绝,再也不问世事。唐上元元年(760年),李白在前往庐山的途中给好友卢虚舟写了一首诗,表达了自己这种矛盾的情感。

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一诗中,李白通过错综复杂的笔势、不停转换的诗韵描绘出了一幅极美的画卷,写出了自己的真性情,写出了对美好自然风貌的喜爱,也写出了他对飞升成仙的渴望。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春秋时期的“楚狂人”陆通,不满政治现状,吟唱着凤歌去劝孔丘不要做官。如今的我正如他一般,手中拿着一根仙人常用的绿玉杖,一早便从黄鹤楼离开。我一生都喜好走访名山,四处仙游。为了寻仙,我愿攀登五岳,从不觉得路途遥远。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庐山高耸挺拔,其峰可及南斗,足以见其高。五老峰东的九叠屏像秀丽的云锦铺张着。庐山落在鄱阳湖中的倒影泛着黑青色的光,铁船峰和天池山相对峙,如同皇宫外打开的金色大门,一挂瀑布垂在三石梁上。

香炉峰瀑布与它遥遥相望,山崖曲折,山峰重叠,耸入云霄。翠绿色的影子与红霞在朝阳中相互辉映,鸟儿努力地飞,也飞不过又长又广阔的吴天。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我登上山顶,观望这天地间的壮观景象,看到茫茫江水向东流,一去不回,看到昏暗的云布满天空,有万里那么长。江水激起白色的浪,堆叠起来,远远望去像是雪山。我喜欢这样雄伟的庐山,我的兴致因它而生,并愿意为它作诗歌唱。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闲时,我观看东面的石镜,洗净我心灵上的污浊。谢灵运曾在此处行走,如今他的足迹已被青苔埋没。我应该早一些服下仙丹,忘却世情,以便能达到道家琴心三叠的境界。我远远地看到有仙人站在彩云之中,手持芙蓉,向玉京山叩拜。我早和九天之上的仙人有过约定,希望到时能接你一起漫游太清。

自然景色再美,若观者无心,便无法感受得到它的美。登上高耸入云的山峰,清心而立,静心而观,世界尽在眼中,便知人的渺小和天地的广阔。懂得放下,才能真正享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