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处地方有同名的驿站,或写作“野摩”,或写作“夜麻”,但所说悲哀的事情,则无可考。
[2]鞆乃是射箭的时候,戴在左肘上,防止箭翎擦伤的皮套。小竹所生的出典是在《神乐》的歌里说:
“这个小竹是哪里的小竹呀?
舍人们腰间所插的鞆冈的小竹。”
[3]据传说,昔有女子在河中洗布,从上流有剑流下,万物遇之皆破,遂止于此布的上面,因建神社名曰布留。
[4]这是指在大和的三轮神社,奉祀大物主神。传说云昔有女子名生玉依姬,遇一伟丈夫,每夜就之,不详所自来,其家人因令女以麻线刺其衣裾,翌晨寻其踪迹,入于三诸山的神社,线余留不尽者凡三圈,因名其地曰三轮山,其人盖是大物主神。《古今和歌集》卷十八有歌曰:
“我的庐舍在三轮山麓,
如恋慕我可以来访,
有杉树立着的门便是。”这里所说以杉树为目标,即指此。
[5]《古今和歌集》卷十九《俳谐歌》中,有一首云:
“单是听着人家的祈愿,
那么神社自身也会有
叹息的日子吧。”末一句原作“变做悲叹的树林吧”。
[6]蚁通神社在今大阪府泉南郡。
[7]纪贯之是九世纪时日本有名歌人,集中曾说在暗夜因为乘马走过蚁通神社,遂触神怒,马忽生病,作歌陈谢,始愈云。日本古时相信歌有神力,能通天地,动鬼神,常用代祈祷,作歌乞雨。
[8]这几句话疑是故事中所原有,故殊似累赘,不甚简洁。
[9]此种故事,殆属东洋所共有,中国有《绎史》引《冲波传》云:孔子被围于陈,令穿九曲珠,子贡问于采桑娘,教以蜜涂丝以系蚁,烟熏之,蚁乃过。印度在《杂宝藏经》卷一有《弃老国缘》一篇,与老人的智慧相结合,与此尤相类。有仙人化身,提出种种难题,共有九个,其中间蛇的雌雄和檀木本末,与这里完全一致,此外有问象的重量一节,则与中国的传说是一样的。
[10]原文用汉字作“霙”,《玉篇》云:“雨雪杂下。”
[11]日本古代建筑以桧木葺屋顶,见卷五注[24]。但下文说瓦楞,又是瓦顶了。
[12]原文称“时雨”,意云过路雨,与“阵雨”的意义正相近似。
[13]雪珠落在板屋上,琅琅有声,甚是好听,这是从听觉上着想,但下文说霜也宜板屋,则又是说好看了,乃是从视觉上立说的。
[14]昴星即七曜星,中国俗名七簇星。
[15]明星即金星,亦名太白星,朝见称启明,夕见则称长庚,这里所说即是启明星。
[16]奔星乃是流星的别名,因流星奔向一处,有如人投其所欢,故名。流星行速,远望如有尾然。
[17]所云出典未详,宋玉《高唐赋》中有云:“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或为此句所本,但原本并未说云的颜色。
[18]僧家过午不食,午前吃饭曰斋。食时先取饭食少许,以供鬼神,施饿鬼,曰众生饭,略称“生饭”,投于屋上,供鸦雀之食。
[19]“缘日”意谓“有缘之日”,即诸佛菩萨成道或示现的日子,与众生有缘,群往参拜,遂作为“庙会”之称。十八日系观音成道之日,清水寺在京都,供奉十一面观音。
[20]女官照例是披着头发,今将头发梳上了,所以显得是潦草了。
[21]革带里面的中国画,其情形未详,大概这是一种漆画,却是较为简略的吧。
[22]《春曙抄》云,遁世的高僧对世评无所关心,故举动多是随意的。
[23]巫祝为神之所凭依,故诵读祭文时,语言多傲慢无礼。
[24]故事凡雷鸣三遍,自近卫大将以下,均带弓箭侍候御前,其将监及舍人则均着蓑笠,在南殿守护,称为“雷鸣之阵”云。
[25]有小聪明而喜卖弄,往往令人厌恶,小孩有过于伶俐者,大抵少年老成,未必著者当时的幼儿真是胜过昔时也。
[26]上古祈祷祓除,均以麻缕木棉为币献于神,后改用绢或布帛,或以白纸为之,切块挟竹木上,称曰币束。故俗语谓迷信家为“背币束的人”。
[27]春宫大夫是东宫职的长官,官位是从四位,所谓公卿是指大臣以外的三位以上的官吏,但宰相即参议是四位,与这春宫大夫乃是例外,也算在内。
[28]即是参议兼任侍从的人,侍从原本是从五位,但以职务关系,算作殿上人。
[29]头弁乃是藏人头兼任太政官的弁官,弁亦作辨,太政官有左右弁局,大弁系从四位上。头中将即藏人将兼近卫中将。
[30]藏人弁即是藏人兼弁官,弁有中弁少弁,这里或者指中等弁官。
[31]春宫亮即东宫职的次官,曰亮曰介曰佐,以汉字为区别,意思皆云佐助,为次长的名称。
[32]藏人兵卫佐即是藏人兼兵卫府的次官,兵卫府与近卫府等同为六卫府之一,司侍卫之职,长官称曰督,次官则云佐。
[33]律师乃法师善解戒律者之称,为僧纲之一,官位准五位。内供奉凡十人,供奉宫内祈祷读经的职务。
[34]典侍是内侍司的二等官,官位与从四位相当。内侍是三等官,相当于从五位,通称为掌侍。
[35]禁中即指在天皇近旁。
[36]皇女叙爵,自一品至四品,不以官位计。
[37]意言斋院是奉事神道的职务,平常的人进去从事,未免亵渎神明,以佛教用语来说故云罪深。
[38]斋院是奉事贺茂神社的皇女之称,定例每一朝一人,唯当时的斋院系村上天皇的皇女选子内亲王,已经选四朝,甚有才学,所以更为殊胜。
[39]天皇妃嫔众多,往往皇太子非是皇后所生,皇后之次有中宫,其次为众女御,今译作“妃嫔”。
[40]“白衣”亦作“帛衣”,便是平常的服装,不是什么礼服,佛教徒称俗人亦为白衣。
[41]藏人所杂色乃司杂役的人,因为没有官位定式的袍色,只着杂色故以为名,定员八人,但定例必升为藏人。
[42]临时祭时藏人杂色扛抬和琴,见上文第一二七段。
[43]殿上人宿直时服装,不着礼服,只是着用衣袍,及缚脚裤,比衣冠束带,要简略得多了。
[44]棣棠色即黄色,表面为淡的朽叶色,即带有赤色的茶色。
[45]“深履”及“半靴”见卷六注[80]。
[46]所指当时弘徽殿或是登华殿的侧殿,为女官们的居所。
[47]缨本来是指冠缨,但这里却是帽后边的飘带,古时有两条,后来只有一条了。以缨覆面,系表示谨慎,不敢窥伺。
[48]一直过去,言其中间毫无停留,一年四季相继过去,亦令人有此感觉。
[49]为什么这里限定于母亲的年老,或者注解谓人的父亲或有官职,或因事务多有外出的机会,故易为人所知,古时妇女绝少有人看见,及年老更甚,此盖根据当时社会情形如此,亦可备参考。
[50]“凶会日”古历书所有的凶日,据云是日“百事最凶”,唯每月必有三数日,因其常见,故人反不注意避忌,不及别的凶日,如血忌日及天火地火的重要了。
[51]红衣系指褪红色,即是淡红,当时一切仆役人夫均着这一种颜色的布制狩衣,见卷九注[72]。
[52]食盘见卷一注[30],此言如食盘倒置,指田间所用的编笠,俗名“一文字笠”,谓其顶平如“一”字,至今插秧的妇女犹戴之。
[53]这里形容插秧的情形甚为滑稽,活写出不知稼穑艰难的人来。
[54]此系插秧歌之一,歌者不说农作之苦,却归咎于鸟啼催耕,盖子规鸣时正当插秧,中国有鸟名为“割麦插禾”,用作农候,或亦是子规的一类。
[55]《万叶集》卷八收有此歌,称藤原夫人所作,其词曰:
“请你不要随便的叫吧!
我是想将你的声音,
混在珠子里穿作五月的香球哩。”意思说叫子规等到五月再叫,不要早时乱叫,使得声音粗糙了。这是赞美子规的歌,与民歌的意思正是相反。
[56]仲忠为《宇津保物语》中的人物,关于他生身卑微的评论,见上文第七二段,及卷四注[56]。
[57]《春曙抄》本上段中“仲忠”读作“中高”,望文生义的加以解说,今诸本悉已订正,《春曙抄》又将下句割裂,列入次段,故今以方括弧加上,表示删削,唯以与下文似不无关系,仍保留其原文如上。
[58]此段各本均无有,今译本系以《春曙抄》本为依据,故仍其旧。
[59]《古今和歌集》卷四有古歌云:
“昨天才插了秧,
不知什么时候稻叶飘飘的
秋风吹起来了。”意思说插秧不久,却已是秋风起来,稻子成熟了。
[60]意思是说割稻用的镰刀。
[61]小屋子即指农夫在田间看守稻谷的小舍。
[62]原文云“合子”,谓系殿上人所用的朱漆的有盖的碗,因为年久用的人又多,故致漆皮剥落,或边沿有缺,甚为难看。
[63]古时结婚,多由男子就女家寄宿,晚出早归,亦有不和谐者,便不复往来,即告断绝。上文第八四段说“难为情的事”,末句即说此事,这里更加细叙,对于男子的无情义,加以谴责。
[64]“什么重要的地方”,一本解作“禁中”。
[65]法华八讲,见卷二注[49]。
[66]半臂,见卷六注[33]。
[67]牛车后面两根突出的辕木,名为鸱尾。
[68]这里“高贵的人”,非是泛指,乃是说中宫,但是这里没有说出具体的事实罢了。
[69]原本云“歌的本末”,即是将三十一字音的一首歌,分作上下两节,五七五凡三句为本,七七凡二句为末。
[70]比赛时分为两组,各组拿出一个同类的东西,比赛高下,以定胜负,称为“物合”,有“绘合”,“贝合”,“扇合”各种,中国古时的“斗草”,也是这类游戏之一。
[71]幸灾乐祸,在佛法是罪过。
[72]原文云“刺栉”,狩谷望之《笺注倭名类聚抄》卷六云:按刺栉常插头发为饰者,非疏发去垢之用,西土(谓中国)有瑇瑁梳旃檀梳,则是刺栉之类。
[73]此一节文意不明,释者谓其上有脱文。
[74]说初进宫时的情形,参看上文第一六三段“中宫”。
[75]据编者考证,这是根据长德二年(九九六年)六月下旬的事实,日后加以回忆。其时著者被人说成是左大臣道长的党羽,因此觉得很烦恼,退回里居,这里所说的话乃是当时的感想。
[76]色纸乃是说种种染色的纸,故有白色的一种。
[77]高丽缘系指坐席的边缘,用白绫地黑花纹,织出云形及**等花样。
[78]《古今和歌集》卷十七,有无名氏的歌云:
“我的心难以安慰啊,
望着那更科的
照在弃老山上的月亮。”
据传说云,在信浓更科地方有“姥舍山”(译言抛弃老姥的山),老母年迈,率弃于山中。有男子弃其母于山上,适见明月,遂悔悟,复召之回家,因作此歌云。
[79]参看上文第一二八段。
[80]《寿命经》即《寿命陀罗尼经》之略,凡一卷,唐不空三藏译,受持此经以祈长寿。
[81]“神明”读作“加美”,与“纸”字同音,这里利用双关的字音,说因为“纸”的力量将延长寿命,如鹤的寿长千年。
[82]“红衣”系仆役,见卷九注[72]。
[83]坐席通称云“叠”,聚草稿为褥,上蒙草席,以布帛作缘,长三尺,阔六尺,厚约一寸。
[84]左京君为中宫的一个女官。
[85]这是正历五年(九九四年)二月十日的事。积善寺为法兴院之大殿,在二条之北,见卷六注[4]。
[86]书写一切经典,捐赠于寺院,届时举行法会,称为“一切经供养”。
[87]狮子狛犬为镇压帘帷的东西,意取辟邪,见卷五注[10]。
[88]柳色系指夹衣,表白里青,见卷九注[64]。
[89]式部丞某人下文又有式部丞则理,则是同一个人,姓源氏,其时为六位藏人。
[90]古时日本书简多缚着花枝上,故关白公接了来信,从枝上把书简解下。
[91]原文称曰“禄”,或训作“被物”,多系衣服之类,受者拜谢,披于头上而出,或说此是中国昔称“缠头”的遗意。
[92]“细长”乃是衣服名,见卷七注[40]。
[93]御匣殿见卷四注[38]。
[94]《拾遗和歌集》卷六中有一首无名氏的和歌云:
“看那樱花湿露的容貌,
想起哭了离别的人来,
觉得很可恋慕呵。”这里反用歌的意思,谓泪湿的脸甚有情趣,樱花比起来有逊色了。
[95]《后撰和歌集》卷二中有一首和歌,题素性法师作,其词云:“看山的人,要说便说吧,我想把高砂尾上的樱花,折来插在头上。”素性为僧正遍昭未出家时的儿子,同为有名的歌人。本文说是兼澄作,兼澄为源信明的儿子,所作具见各歌集,但上述的歌却查不到。
[96]《纪贯之集》卷二有一首歌云:“山田都是插秧的时节了,别将花落的缘故,推给春风吧。”
[97]《新拾遗和歌集》卷十八有壬生忠见的一首和歌,其词云:“听见莺的啼声,觉得山路深深,比我先知道春光了。”这里便取此意,说关白公预先知道偷取樱花的事。
[98]宰相君见卷四注[43]。
[99]小若君即大纳言的儿子松君,见上文第九三段,本名藤原道雅,当时年十二岁。
[100]《白氏文集》中有一首《长相思》,其词云: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书简文中引用“草坼花心开”之句,意思是询问“思君”之情如何,“君”盖中宫自指。答语即取“思君秋夜长”之句,言现今虽非秋天,却将一夜九回的随侍君侧。
[101]这一节所记的事,系追述往事,在第一节之前,由宫中出发到二条宫的事情。
[102]大抵一车是四个人,如下面本文中所说。
[103]原文云“得选”,御膳房的宫女,系由采女中选用,故以为名。
[104]右京与小左近,均系中宫那里的女官,姓名等未详。
[105]右卫门,与作者同车的一个女官,是要好的友人之一,但是姓名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