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俄罗斯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五一节”和“胜利日”使整个俄罗斯洋溢在欢乐的氛围中。然而,对于俄罗斯的政要们来说,过去的5月,是严冬腊月,难熬无比。由俄罗斯总统普京一手策划的反腐“浪潮”,正在迅速地席卷俄罗斯大地。寒风所过之处,高官纷纷下马,他们的贪腐黑幕也被渐渐拉开。
在内务部、联邦安全局、总检察院、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以及海关总署等部门中,17名高官被查处。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增长,在“教育、农业、住房、保健”四大规划的开展之下,反腐败成为普京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实现政权平稳过渡的重要手段。普京向外界宣称,惩治腐败,没有碰不得的人。
在俄罗斯联邦会议上,普京提出,俄罗斯的威望不应该建立在漫无边际的纵容之上,而是要通过坚决执行法律,让整个社会处于公平安定的秩序中。普京甚至直接说道:“目前,腐败是我们发展道路上一个主要的障碍。对于官员和商业人士来说,社会责任感是他们的行为准则。为此,他们应该谨记,俄罗斯人民才是国家富足与繁荣的源泉。对于整个国家而言,反腐败必须建立在实际的行动上,而不是空洞的口号。”
仅仅两天过后,由普京一手策划的“反腐败清洗”震惊了莫斯科和国际社会。
在5月12日当天,17名高官被普京解除职务。在17名高官中,包括反恐局和宪法保卫局的两名高管、反毒品和走私局副局长,以及两名海关总署副署长、两位高级检察官和六名高级警官。
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十一天过后,检察院批捕了涅涅茨自治区行政长官巴里诺夫;6月2日,联邦安全局的特工当场抓捕了联邦委员会成员恰赫马,并在其家中搜查出30万美元的巨资。后来,恰赫马被指受贿150万美金。6月3日,格勒市市长伊先科被查处,涉嫌非法经商和滥用职权。据调查,其资产达到惊人的2亿美元,几乎等同于该市一年的财政预算,这引起了俄罗斯全国上下的愤慨。经过搜查,伊先科拥有多处豪宅,甚至还拥有一架私人飞机、一艘豪华游艇、两辆防弹车以及宝马越野车。伊先科的腐败程度,甚至达到了石油大亨的级别。6月6日,涅涅茨自治区议长科申被立案侦查,遭到多项罪名起诉。
比起过去的腐败行动,这一次由普京亲自指挥的反腐败行动,具有三个特点:范围广、力度强、涉及层面高。连被视为“雷区”的内务部、联邦安全局,都难以幸免,甚至是反腐败的重点。在过去,这些“强力部门”是反腐的主力,几乎所有的反腐行动都由他们完成。然而,经过调查,这些部门的腐败行为更令人触目惊心。在很多人看来,联邦安全局的反腐败行动是令人吃惊的。人们万万没有想到,联邦安全局的多位高管竟然也是反腐败的惩治对象,这简直让人大跌眼镜。
普京曾经指出,海关同商业领域保持着令人作呕的关系,在经济上为非作歹,损害了国家利益。海关总署也承认,其贪腐不是简单的个别事件,而是整体性的崩塌。自2005年起,在530件的海关案件中,腐败问题达到一半以上。俄罗斯媒体指出,在毒品走私、灰色清关问题上,海关是天然通道。于是,海关系统成为此次反腐败行动的重点部门。
在俄罗斯社会中,腐败一直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顽疾。早在沙皇时代,腐败就已经司空见惯。在果戈理的笔下,贪官污吏的形象栩栩如生。据莫斯科市长波波夫所说,在苏联时期,苏军军官犯下的腐败罪行已经比比皆是。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腐败行为更是十分猖獗,愈演愈烈,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普京甚至指出,在俄罗斯的领土上,腐败阶层已然形成了众多黑社会团伙。因此,俄罗斯的腐败,早已不是简单的行贿受贿问题,而是涉及众多行业的操控。紧接着,各式各样的犯罪团伙逐步滋生,控制着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
早在上任前,普京就意识到,腐败是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的“毒瘤”,是横亘在俄罗斯人民面前的天敌。于是,权力的更替成为腐败阶层的内部沿袭,让俄罗斯人民对国家失去信心。
对于猖獗的腐败行为,普京忧心忡忡,他曾多次表示将坚决惩治各类腐败违法行为。早在第一个任期内,普京就率先举起反腐败大旗,以表示自己的政治决心。在国情咨文中,普京发出严厉警告,强调对于行政改革以及铲除贪污腐败行动的决心。从2003年起,普京就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反腐败行为,初步清算了大批贪污腐败的官员。紧接着,普京指示有关部门,建立一套政府机构的反腐败专项整治制度。2004年,成立了反腐败委员会,由普京亲自领导。在这个委员会中,主要致力于研究腐败问题的根源,制定相关的法律。
在普京的眼里,反腐败不是短期的敲山震虎,而是长期性、系统性的行动。2006年,俄罗斯政府加入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借此传达普京政府对于打击腐败行为的决心。紧接着,俄罗斯国家杜马出台了一项规定,要求议员、部长和总统等官员的财产都要在银行备案,而这一规定已经成为对国家公职人员的基本要求。
在一系列的反腐败行动中,普京赢得了俄罗斯人民的一片喝彩。普京认为,反腐败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指出,要把腐败分子永远地清除出政权机关。
在腐败问题中,俄罗斯的寡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反腐败斗争中,普京与寡头之间进行着一场暗地里的较量。这些寡头,普遍掌控着巨大的金融资本,控制着俄罗斯的经济命脉,是国家政权的垄断者,形成了蔚为庞大的垄断资本家集团。俄罗斯的寡头问题,始于叶利钦。当时,形成了霍多尔科夫斯基、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维诺格拉多夫、斯摩棱斯基、弗里德曼、马尔金为首的“七大寡头”。在这些寡头的控制下,俄罗斯的银行、石油天然气公司以及新闻媒体,几乎涉及所有的政治、经济等方面。他们与叶利钦保持着密切联系,成为国家政治决策的制定者。
当普京上台后,首先指向了“呼风唤雨”的寡头们。还在代总统时,普京就解除了叶利钦女儿季亚琴科的总统顾问职务。这一惊人的举动,引起了寡头们的巨大震动。
正式当选总统之后,普京与寡头们分道扬镳。在很多场合,普京明确指出,将会结束俄罗斯的寡头政治时代,重新树立俄罗斯国家杜马的形象。
为了打击寡头,普京从经济问题着手,重点惩治他们的违法经济行为。在当选总统后的半年时间内,“七大寡头”中的首领别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首先遭到惩治。2003年,普京一举解决了霍多尔科夫斯基。
随后,其他的寡头或是被关押,或是逃窜至英国、以色列。于是,俄罗斯的七大寡头或是破产,或是隐退,逐渐退出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