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存在主义作家中,安德烈·马尔罗是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甚至比萨特和加缪更早地揭示出人的生存状态及生存的荒诞性。
安德烈·马尔罗是法国20世纪上半叶重要的小说家、艺术评论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英雄主义的传奇色彩。由于他的小说经常以革命运动和反法西斯战争为背景,刻画时代历史事件,积极地介入政治与社会现实,所以有评论家将他的小说归入“反战小说”、“行动小说”或“介入小说”之列。但从他作品中透射出的文学观念来看,他更应当是一位较早反映存在主义思想,并对存在主义文学发展产生过极大影响的存在主义作家。
1901年11月3日,马尔罗出生于巴黎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四岁时父亲离家出走,他随母亲跟开杂货铺的外祖母一起生活。他从小爱好书籍,常在塞纳河畔的旧书摊前流连忘返。1918年中学尚未毕业,他就给出版商当了助手,同时对艺术品和考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马尔罗于1920年开始发表评论、出版诗集。此后,他结识了许多文艺界知名人士。他关于纪德的论文受到纪德的赞赏,两人由此结下深厚友谊。1923年,马尔罗和妻子一起去柬埔寨探险,在丛林里发现几座古代雕塑,想把它们运到美国出售,不料刚到金边就被捕入狱,被以“盗窃文物”罪判处三年徒刑。他妻子回国后呼吁各方营救,在纪德、阿拉贡、布勒东等文化界著名人士的声援下,他被改判一年徒刑,缓刑一年,才得以回到法国。
1932年,马尔罗结识了海德格尔,又先于萨特、加缪在作品中描绘世界的荒诞。他的小说较早地反映了对人生存意义的深入思索和人道主义观念,所以评论界认为他是存在主义文学史上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小说的主旨在于揭示人的悲剧性就是人生存的荒诞性,他把一切与人类生存相悖的社会问题都归于荒诞,甚至认为整个社会的本质就是荒诞。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尔罗成为戴高乐的忠实追随者,是法兰西人民联盟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政府情报部部长和文化部部长。期间创作了《沉默的声音》《诸神的变异》等作品,从美学角度继续探讨关于人的生存状况的哲理主题,在文艺领域颇具影响。晚年写有风格独特的回忆录《反回忆录》《被砍伐的橡树》等几部著作。1965年曾代表戴高乐总统访问中国。
人生存的荒诞性是马尔罗作品的一大主题,他被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称为“荒诞派先驱”。在哲学思想上,17世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19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和20世纪哲学家施本格勒都对马尔罗存在主义观念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以帕斯卡尔的影响最为显著,也可以说,马尔罗是最早接受帕斯卡尔关于人类状况悲观哲学的人。帕斯卡尔有这样一段名言:“请设想一下,带着锁链的一大群人,他们每个人都被判了死刑;每天,当着其他人的面,将一些人处死;留下来的人,从他们同类的状况中,看到了他们自己的状况,痛苦而绝望地互相对视着……这就是人的状况的图景”。[1]帕斯卡尔在这里描绘了人生存的荒诞性,认为凡是人都对这种荒诞可悲的生存状况无能为力。然而,马尔罗并非完全赞同帕斯卡尔的观点,他超越了帕斯卡尔绝对悲观的思想,认为面对人的状况和生存的荒诞性,人应当积极反抗,如以冒险、革命和艺术创造等对抗行动来战胜人生存的荒诞。
1931年,马尔罗来到中国,曾分别以中国革命中省港大罢工及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为题材创作了《征服者》(1928)和《人的状况》(又译《人类处境》或《人类命运》,1933),还以东南亚殖民地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王家大道》(1930)。这几部小说无一例外地透射出马尔罗对“人类状况”与“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其中,《征服者》塑造了加林式的一类英雄,声明加林的基本问题不是要知道怎样参加革命,而是要知道怎样才能摆脱他称之为“荒诞”的东西。《人的状况》这部书,出版当年就荣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大奖。这部小说则被看成是集中反映马尔罗存在主义观念的代表作,它对萨特1946年发表的剧本《死无葬身之地》产生过很大影响。
《人的状况》描绘了发生在1927年上海这个充满谋杀、镇压、疯狂与仇恨的恐怖“地狱”中,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的场景,塑造出形形色色具有冒险精神和大无畏牺牲精神的革命人物。革命者陈执意要刺杀蒋介石,惨遭失败后自杀。蒋介石大肆屠杀工人和共产党人,共产党领导人乔和俄国顾问卡托夫等被捕,被捕的共产党人被鞭笞后被投入燃烧的火车头煤炉中活活烧死。乔和一些人吞下毒药,卡托夫在最后关头把毒药让给别人,自己走向了火车头。故事结尾,生命在最残酷的形式中得到检验。烈火是黑夜中唯一的光明,在死亡面前,死已经变成一种激昂的行动,成为人生最崇高的表现。
《人的状况》中描绘的革命场景与中国革命真实的历史进程实际大相径庭。1927年的革命只是一个框架,重要的是框架中表达的“他存之于心的一种图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哲理、一种人生观与人生态度”[2]。从主题看,《人的状况》没有涉及有关中国革命的重大理论问题,相反,人生存的荒诞性构成了《人的状况》的主题之一。
基于对人生存荒诞性的认识,马尔罗笔下,人普遍生活在荒诞的社会里,要忍受一切人与生俱来的痛苦、孤独、忧虑和恐惧,想逃避已注定不能更改的可悲命运是荒诞的。在《人的状况》中,小说中的人物无一例外地受到这种荒诞性表现的戏弄。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和中国共产党人所经历的孤独、痛苦、恐惧,所遭受的凌辱、伤害,充分揭示出人类共同的可悲状况。马尔罗塑造了一个由不同肤色、国籍和信仰的人组成的有代表性的群体,以20年代上海这个有典型意义的恶劣环境中的活动来反映人生存状况的荒诞性。
马尔罗创作出一系列“可能达到英雄主义的条件”,臆造出外国职业革命家和中国冒险主义者一系列典型人物,这些人都参加革命、暴动乃至谋杀活动,后来却一个个英勇牺牲,他们的斗争并未改变人类的命运和处境,却在斗争过程中显示了力量。正如法国文学社会学家戈尔德曼评论这部小说时指出的:“在谈到中国的同时,马尔罗既不想陷于异国情调,也不想描绘一种具体的环境,而是谈普遍的人,而且不言自明地是谈西方人、他自己和他的一切同事。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广州和反英斗争代表着历史性的和普遍的革命行动,是使人对自己的存在和尊严有一种新意识的解放行动。”[3]小说的宗旨在于探索整个人类的命运以及人的生存处境和生存意义。“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虚无的”,这一荒诞主题也被后来的存在主义文学继承并发展。萨特等人的存在主义观念同马尔罗的哲理一样,都着力于描写异化的荒诞世界和人面对荒诞的异化世界所感到的焦虑和孤独,正因为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关系是荒诞的,所以人只能忍受可悲的命运。
马尔罗在《人的状况》中成功地反映了人生存的荒诞状况,却没有让人物面对荒诞的世界悲观绝望,而是让他们在感受到自己所处的这种任人支配、凌辱、宰割的异化状态的同时,不同程度地认识到人生存的意义,按照自己对人生的不同理解,以各不相同的方式对抗世界的荒诞性。这是马尔罗比帕斯卡尔的悲观哲学明显进步的地方。小说中,“社会集团之间的冲突,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冲突,革命的理想和旧的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个人内心矛盾的冲突等等,构成了马尔罗小说世界的‘无意义性’”。
《人的状况》中以乔为代表的革命者,都显示出自由选择的意象。他们都想通过具体行动来摆脱人的悲剧生存状况,对抗并战胜世界的荒诞性。小说塑造的各种各样人物对自己的人生有着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吉佐尔认为,鸦片可消除人对死亡的恐惧,便以吸鸦片麻醉自己,寻求对命运的解脱。费拉尔认为,人的本质在于强制别人,无限的权力能摆脱人的状况。葛拉比克则采取玩世不恭、**不羁的生活态度。梅认为两性关系是自由的。无政府主义者陈醉心于冒险性的恐怖活动,认为这才是人生的真谛,通过暗杀来否定死亡,否定人的状况。只有乔要建立“人的尊严”,抗拒“人的耻辱”。在他看来,在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是对死亡的胜利,是对人的状况的否定。萨特等存在主义作家深受马尔罗小说主人公自由选择对抗荒诞世界这一观念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并发展了存在主义观念。比较而言,萨特笔下的自由选择更多涉及道德标准,强调“自由选择和对行动负责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人一旦在某种境遇中做出一种选择,他就必须对行动承担相应的责任,即对自己、对他人和世界承担责任”[4]。
《人的状况》中流露的马尔罗的人道主义思想通过小说人物的言行得以体现。
乔对惨遭看守毒打的疯子给予的同情,是对人的可悲状况的深切体察,是马尔罗人道主义思想的自然流露。卡托夫受刑之前想到人的尊严,毅然把自己那份氰化钾让给别人,毅然决然地走向火车头。这种战友的情谊、友爱、关怀,这种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都是马尔罗人道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马尔罗把乔塑造成自由的卫士,无疑也是其人道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与萨特的自由选择和加缪的抽象反抗不同,马尔罗的存在主义观念充分显示出他面对人生的坚强乐观态度,更具有积极意义。
马尔罗认为人要根据各自的生活态度和境遇做出反应,这种反应就是不断地“行动”,从而证实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小说中的人物大多停留在死就实现了人生存的意义,死就是对世界荒诞性的胜利,就是否定人的可悲状况的层面上。“(死亡)是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了生存的荒谬性”[5]。这段话是马尔罗对人的状况进行思索的主导思想,这个思想贯穿于他的全部小说创作中。
马尔罗是除萨特、加缪、波伏娃等存在主义大师之外又一位重要的存在主义作家。他的创作将人生存的荒诞性及人以行动对抗荒诞生存处境等存在主义文学观念贯穿始终。代表作《人的状况》更是具有鲜明的存在主义文学色彩。虽然他的存在主义思想与萨特等人的存在主义思想有很大差别,但在表述人生存的荒诞性、人生存的意义和人道主义等存在主义观念时却几无二致。他的作品对存在主义在法国乃至世界的传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他对荒诞主题的深刻表现影响了之后的存在主义作家和文学,尤其是他荒诞和反荒诞的人道主义存在哲学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十分明显。此后,荒诞的观念被存在主义和荒诞派作家沿用和发展。可以说,马尔罗是现代派文学的先驱者之一,他树立了现代派文学的第一块丰碑,也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萨特的存在主义也是建立在存在是荒诞的、存在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基础上,但马尔罗在主张依靠行动战胜人生存荒诞,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及突出人的尊严方面显得更加积极。加缪在接受诺贝尔奖时说过,照他看来,这个奖应当颁发给马尔罗。可见,马尔罗对存在主义文学影响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