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世纪初,形势发生了变化。由于德国实力的迅速增长,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英德矛盾加剧。迫使英国不得不放弃“光辉孤立”政策,开始结盟。
德国统治集团自19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争取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这对于大英殖民帝国是一个严重的挑战。英、德之间矛盾的尖锐化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在中近东,德国修建巴格达铁路的计划,直接触及了英国在中东的利益,并威胁着英属印度。第二,在非洲,德国想沿赤道两侧进行扩张,从东非到西南非建立一个斜断非洲大陆的“赤道非洲帝国”。这与英国的“开罗—开普”计划是尖锐对立的。第三,在制海权方面,德国加紧扩充海军,压迫英国。1898年,帝国议会通过了庞大的海军建设计划,两年后又把计划扩大一倍。威廉二世说:“德国的未来在海上”,“定叫海神手中的三叉戟掌握在我们手中”。德国海军力量很快增长到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英国,英国对此是不能容忍的。
由于德国实力的增强和英德矛盾的发展,英国开始寻找同盟者。1902年,英国在远东与日本缔结了同盟以对付俄国,稳定了自己在远东的阵线;接着就在欧洲大陆两个集团中寻求同盟者。由于法国是德国的宿敌,英国便首先争取和法国接近。法国为对抗德国,也有同样要求。20世纪初,法国的同盟者俄国正忙于在东方对付日本。一旦德法冲突,法国不能指望俄国的有效帮助。所以英法之间经过一番谈判,在1904年4月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法国放弃几十年来反对英国占领埃及的态度,承认英国对埃及的统治权;而英国同意法国夺取摩洛哥。同时还就两国在其他地区殖民地问题上的争议达成妥协。从此,两国事实上建立了同盟关系。
英、法协约的缔订也为英俄接近创造了条件。俄国外交大臣拉姆兹多夫宣称:“我们朋友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朋友。”英、俄接近还因为德国向中东的推进使过去英俄在这里的矛盾暂时退到次要位置;而且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败,对于英国已不是主要危险。所以英俄两国就伊朗、阿富汗和西藏问题达成妥协,在1907年缔结了协约。英俄协约和英法协约一样,是一种强盗分赃式的协定。英俄协约的签订,是英法俄三国协约最后形成的标志。这样终于出现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