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读解
《我要上春晚》是依托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品牌效应而延伸出的特别节目。该节目的宗旨是开门办春晚。它涵盖了众多艺术形式与样式,是通向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桥梁,为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输送了许多新生力量并吸引了各行各业的演艺人才。节目口号是:我要上春晚,你看行不行。
一、节目概述
中文名称:我要上春晚
节目类型:综艺节目、才艺类真人秀
主持人:董卿、李思思、尼格买提
主要嘉宾:梁宏达、娄乃鸣、郁钧剑等
播出频道: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CTV-3
在线播放平台:央视网、爱奇艺、PPS影音
开播日期:2010年9月
播出时间:每周日19:30
节目时长:60分钟左右
播出状态:播出中
《我要上春晚》,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品牌效应延伸的特别节目。《春节联欢晚会》(简称春晚)是中国特有的综艺节目,被称为“年夜饭”“新民俗”,对中国人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央视春晚无论是演出规模、演员阵容还是观众人数都达到世界之最,成为综艺类节目的品牌。央视综艺频道依托春晚品牌效应,于2010年8月19日推出延伸节目——《我要上春晚》。该节目由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担任节目首任主持人,继之由李思思、尼格买提担任主持人。节目进行多场演出选拔,最终胜出的征集者,将在春晚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它是通向春晚的桥梁,为春晚输送了许多新生力量并吸引了各行各业的演艺人才。此节目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二、传播源流与路径
春晚,通常特指中央电视台每年除夕之夜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首届现场直播形式的春节联欢晚会于1983年在央视正式播出。此后,为庆祝农历新年,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都会在央视有关频道直播春节联欢晚会。“央视春晚因连续举办届数之多、播出时间之长、演出规模之众、演员阵容之大、受众面之广而堪称世界之最。2012年4月,央视春晚也因此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1]
央视春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成为综艺类节目的品牌,是不可复制的盛大电视晚宴。所以,春晚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许多人因登上春晚,成了众人仰慕的明星。然而,春晚因年年举办而使观众出现“审美疲劳”,加上新媒体的冲击,其影响力有所下降。为了应对新媒体对传统电视造成的愈演愈烈的竞争压力,央视综艺频道2010年打着春晚的金字招牌推出了延伸节目——才艺类真人秀节目《我要上春晚》。“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1983年央视通过春晚找到了自己承载文化发展的新形式,2010年《我要上春晚》则借助春晚开辟了另一承载文化发展的新形式。《我要上春晚》立足于民间、草根,旨在‘寻访百姓绝技,打造草根明星’,为‘开门办春晚’选拔优秀的民间节目。2011年初,央视《我要上春晚》观众评选出的三大人气王——西单女孩、旭日阳刚和小宝顺利登上春晚舞台,并迅速走红,实现了草根‘上春晚’的梦想。《我要上春晚》节目首播就创下开门红,据调查显示,2010年9月3日19:00首播的《我要上春晚》的收视率,比同年1-8月该频道同时段节目的平均收视率增长31.91%。”[2]
《我要上春晚》在春晚主流文化的基础上,为“草根”提供了展示大众才艺的舞台,满足了个体表现的诉求,同时弥补了春晚“下里巴人”文化缺失的不足。例如,《我要上春晚》第一季中的旭日阳刚、西单女孩、深圳民工街舞团等,就成功登上了2011年春晚的舞台。
在节目形式与表演范围上,《我要上春晚》囊括了各种形式的节目,除了在节目中最常见的唱歌、跳舞外,还有魔术、相声、小品、民间绝活等,节目形式不拘一格。虽然节目中设立了三位明星评委,但三位评委并不做出点评,而只是说出自己观看节目的感受,并且他们还可以随时和演员进行互动,做一些即兴表演。节目组的负责人也表示,这种“只秀不选”的理念,也和春晚十分相近,演员在晚会的舞台上只是尽量完美地表演节目,并不存在淘汰或者晋级的压力。节目中人气旺的选手,极有可能会登上春晚的舞台。而人气高低则由网友说了算。《我要上春晚》在中国网络电视台上设立了专区,并为所有节目设立了网络互动窗口,采用人气投票排名的方式,让各种节目一较高低。而最终谁能登上春晚的舞台,将在当年年底揭晓。《我要上春晚》的节目口号是:“我要上春晚,你看行不行。”前半句“我要上春晚”意在以“草根”“我”的个体表演,秀“我”的才艺;后半句“你看行不行”则昭示受众——“你”的评判权。节目口号既具有号召力,又体现愉悦的互动性,增强亲近感。
《我要上春晚》与春晚相比较,更体现出文化的多元性,彰显出个性,为普通百姓打开了进入春晚的通道,让“草根”有了自己狂欢的春晚。
三、主要社会影响
统观《我要上春晚》的节目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几类:展现中华文化独特性的节目,有特殊创意、标新立异的节目,背后蕴含温馨故事的节目,贴近民生风俗的节目,展现精彩技巧的节目以及贴近潮流热点的节目。这几类节目中的许多精品都对观众产生了较大而良好的影响。
1.展现中华文化独特性的节目之影响
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对于龙年春晚的设计,策划团队在呈现方面肯定会有特别的设计。春晚策划团队在设计方面要表现龙年氛围的同时,还应该加入一些关于龙年特色的节目,无论是在表演者上还是在节目内容上,如《我要上春晚》中的《木偶书法》《青花瓷》这类节目。《木偶书法》中,表演者李明卿通过控制手中牵连木偶的几十根线来操控木偶的每一个动作,最令人惊叹的是,李明卿通过这样的方法借木偶之手进行书写展示。在书写的过程中,不仅每一个动作都做得游刃有余,而且书写的水平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这一表演,不仅展现了中国独有的毛笔书法,而且表演中使用的道具木偶也在侧面展现了中国的皮影戏。这一节目完完全全是在运用中国独特文化的基础上而产生的。由青瓷女子瓷乐坊表演的《青花瓷》,没有采用电子器械之类的乐器,而是巧妙地将中国特有的青花瓷磁鼓、磁碟子等作为乐器。这样的构思不仅新颖奇特,而且整个表演赏心悦目,具有一定的视觉和听觉上的艺术结合性。木偶、书法、青花瓷这些彰显中国特色和智慧的事物,在对中华儿女具有象征意义的龙年里会表现出龙年特有的味道。
2.有特殊创意、标新立异的节目之影响
创新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创造全新,另一种是带来新意。一般策划团队是比较倾向于后者的。春晚是一个“新民俗”,如果春晚完全创新,那就不是春晚了。策划团队倾向于做到的是,龙年春晚既有“新民俗”的特征,又要带来新意,如《我要上春晚》中的《奇特的演奏》《绿色奏鸣曲》这类节目。《奇特的演奏》中,表演者刘驰、霍成伟二人一边拉小提琴,一边变化着动作和表演的姿势。在表演的过程中,曾有一段是刘驰倒立把头顶在霍成伟的头上,这样看去仿佛刘驰是霍成伟的影子,而且刘驰依旧拉着小提琴。这一表演充分展现了两人精湛的技术和超常的默契。这样的表演标新立异,而且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让观众看到了从未见过的表演方式。《绿色奏鸣曲》中,表演者南卫东借用非乐器的并且常见的一些东西,如大理石、下水管、瓶子、水龙头等来表演悦耳的声音。用瓶子演奏音乐是常见的,但是这次不同的是用一根芦苇、一块大理石就能演奏出独特的声音,这是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尝试的。此外,还有水龙头,表演者把水龙头当作笛子一样地吹着,这更是前所未见的。
3.背后蕴含温馨故事的节目之影响
每一年春晚的策划团队都力求节目温馨、感人。《我要上春晚》中的很多节目,如《路灯下的芭蕾舞蹈》《盲人画画》等就体现了这一点。《路灯下的芭蕾舞》是来自一贫困家庭的小女孩表演的节目。小女孩因为家庭困苦,没法报舞蹈班,就连基本的舞蹈鞋、芭蕾裙都买不起。小女孩学习舞蹈仅仅是通过一位热心老爷爷送的光盘和爸爸从收废品处买来的光碟。但是小女孩非常热爱芭蕾舞,没有因为生活的窘境而退缩。只要晚上不下雨不下雪,小女孩就会在爸爸的陪同下到家附近的路边借着微微昏暗的路灯自己练习舞蹈。最值得欣慰的是,小女孩面对这样的贫困,依旧乐观、积极。《盲人画画》由一福利院的盲人小孩韩平安表演。小男孩有一个梦想,就是想成为一名画家。虽然他失去了双眼,但是他在仅学画画两三个月的时间内就提升了画画水平。小男孩在画画水平上的展现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他有一颗纯净、美好的心。不仅如此,小男孩和上面所说的小女孩一样,都没有因为外部的条件而感到自卑,而是用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这也是感动观众的最主要因素。
4.贴近民生风俗的节目之影响
《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国老百姓自己的节目,如果表演的节目全都追逐华丽和高雅的表演的话,不免会使观众心生困倦。春晚废掉大联唱,就是削去令大家诟病和不满的节目。《我要上春晚》中贴近民生风俗的节目有《快乐大妈》和阿宝的《老爸老妈》等。《快乐大妈》是一个有创意的、充满生活气息的节目。在节目表演的过程中,一群大妈敲击着生活中常见到的锅、碗、瓢、盆等,再加上大妈们的扭、舞、挥等,使得节目现场的气氛好不热闹。这样的节目还会受到大妈级观众的热爱,看到与自己年龄相当的人蹦蹦跳跳,心不禁变得有活力了。阿宝用自己独特的原生态唱法演唱《老爸老妈》,因为歌曲本身就带着思家、团圆的情感,再加上阿宝原生态的淳朴的唱腔,使得整个表演散溢出浓浓的情感氛围。春晚加入这样的节目,无疑给自己加入了活力的血液,使得节目充满情,充满爱。
5.展现精彩技巧的节目之影响
一档成功的节目除了具有丰富饱满的情感外,还要有自己独特的亮点。这样才会使节目避免平乏无味。《我要上春晚》中,《双人球技》《手指舞》等。这些展示精彩技巧的节目有很多。《双人球技》是铁路杂技团的二人组合表演,与其他表演的不同之处是,玩球是两人互相交错的配合。其中,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一人站在另一人身上,两人依旧配合玩球,并且在此状态的基础上,他们慢慢地走下台阶。这样的表演,让观众折服的不仅是高超、精湛的技巧,还有二人之间的默契。《手指舞》是一手指特别灵活的外国友人表演的节目。手指舞看似简单,但是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在台下做出多次的练习和努力。这样类似的具有精彩表演技巧的节目在《我要上春晚》中数不胜数,并且每一个节目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6.贴近潮流热点的节目之影响
春晚策划团队关注过去一年内最受欢迎的电视剧、电影以及演艺界人士。例如,《裸婚时代》《步步惊心》两剧组均曾在春晚的舞台上再聚首。《裸婚时代》和《步步惊心》作为2011年的两大热播剧,均以小品的形式被搬上了春晚的舞台。原班人马上演小品番外,让“裸婚迷”和“步步迷”们大饱眼福。
在《我要上春晚》中贴近潮流热点的有,黄小琥的《没那么简单》以及iMe组合的歌曲。黄小琥的《没那么简单》这首歌曲是作为《裸婚时代》的主题曲进入大众视界的,后因《裸婚时代》的高欢迎度而被大众爱屋及乌。将这种在过去一年内被大家咏唱的歌曲搬到春晚舞台上,会引起观众的共鸣。iMe组合充满青春活力,她们所唱的歌曲虽然有失特色,但是修改歌曲内容,再整顿自己的舞蹈和形象等,其表演也颇受观众喜爱。
四、阐述与评价
虽说春晚是属于老百姓的节目,但是也不可失艺术境界和涵养境界。例如,《我要上春晚》中《千佛舞扇》这样的节目,不仅体现了佛之念,而且还体现了艺术者纯然超俗的技艺。这样的节目不仅可以满足具有高境界艺术修养人士的要求,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春晚的艺术档次。因此,春晚采用具有艺术涵养的节目是十分有必要的。
《我要上春晚》涵盖了形式多样的艺术节目,这是春晚所期盼的,所力求达到的。《我要上春晚》中包含着很多深受观众喜爱和推崇的节目,只要将这些节目稍作改善,取其精华,相信它们会成为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一角之景。
五、阅读延伸
[1]尹鸿.创新,从大众开始[N].人民日报,2011-01-14.
[2]张伟平.后“狂欢”时代综艺节目的文化转向和审美回归——以《我要上春晚》为例[J].新闻界,2011(3).
[3]周颖.《我要上春晚》的传播学分析[J].新闻知识,2011(3).
[4]赵平喜.电视综艺类节目创新初探——以央视《我要上春晚》为例[J].现代视听,2011(11).
[5]王怡琳.“真人秀”浪潮中综艺娱乐·节目·的新探索——央视《我要上春晚》节目浅析[J].中国电视,2011(10).
[6]苏焘.娱乐·艺术·大众——浅析《我要上春晚》对综艺节目的文化审美预示[J].电视研究,2011(5).
[7]刘洪.春晚延伸节目文化解读及其思考——以《我要上春晚》和《我的北京我的春晚》为例[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8]何梦颖.多元文化合力建构电视娱乐节目新范式:《我要上春晚》的文化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3(4).
[9]李佳琦.审美元素重归综艺节目的支配地位——《我要上春晚》的节目形态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吴竞韡,孙宜君)
[1] 刘洪.春晚延伸节目文化解读及其思考——以《我要上春晚》和《我的北京我的春晚》为例[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3-67.
[2] 赵平喜.这里直通春晚——央视《我要上春晚》节目创新初探[J].声屏世界,2012(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