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1 / 1)

附录一:《幼儿教育概论》教学大纲及教学建议

一、课程的性质

《幼儿教育概论》是三年制、五年制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

二、课程目标

通过对《幼儿教育概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及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价值、掌握幼儿教育的先进思想及基本理论、认识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特征及幼儿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特征,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方式等,从而初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能够运用所学幼儿教育理论,正确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从事幼儿教育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幼儿园教育的含义和学习幼儿教育概论的意义,掌握幼儿教育概论的学习方法,树立学好本课程以及本专业的信心,立志从事幼儿教育事业。

教学内容

一、幼儿教育及其意义《幼儿教育概论》

二、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

三、学习《幼儿教育概论》的意义及方法

第一章 幼儿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中外幼儿教育机构的演变历程,增进对本专业的了解和认同感;理解古今中外幼儿教育家的重要教育思想,学会应用教育家的幼儿思想指导幼儿教育的实际工作,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自己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情感,努力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一、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

二、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早期的幼儿教育思想

二、近现代的幼儿教育思想

第三节 我国幼儿教育制度的发展

一、蒙养院制度的确立

二、培养师资,兴办幼稚师范学校

三、蒙养园制度的建立

四、幼稚园制度的确立

五、幼稚园课程标准的颁布

六、幼稚园师资的培训

七、内务部颁发的《托儿所组织条例》

八、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

九、新中国成立后规定了幼儿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发展方针

十、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幼儿教育制度的发展

十一、21世纪幼儿教育制度发展

第二章 幼儿教育与儿童发展

教学目标与要求

明确儿童发展、儿童观的含义;掌握科学儿童观的内涵;理解幼儿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保障儿童的基本权益;初步形成热爱幼儿的职业情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发展的内涵和特点

一、儿童发展的内涵

二、儿童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儿童观与儿童发展权益及其保障

一、儿童观

二、儿童发展权益及其保障

第三节 幼儿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二、幼儿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第三章 幼儿园教师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幼儿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幼儿教师的职业特征;幼儿园良好师幼关系的影响因素与建构要点;掌握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热爱幼儿园教育工作和幼儿教育事业。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社会地位

一、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

二、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

三、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

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二、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养

第三节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阶段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与特征

三、幼儿园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常见问题

第四章 幼儿园教育目标、任务与原则

教学目标与要求

明确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幼儿园教育目标;明确幼儿园的双重任务;了解新时期幼儿园双重任务的特点;明确幼儿园教育的原则;初步具有运用幼儿园教育原则分析幼儿教育现状的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目标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

二、幼儿园教育目标

第二节 幼儿园的任务

一、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二、当前幼儿园双重任务的新特点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一、幼儿园教育的一般原则

二、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

第五章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教学目标与要求

理解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幼儿体育、幼儿智育、幼儿德育、幼儿美育的含义;掌握各育的目标、内容和途径。能对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落实情况正确分析;能初步运用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对幼儿园组织的活动进行评价;初步能用幼儿德育的基本方法对幼儿进行德育。树立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观;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当前幼儿园“片面教育”的现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体育

一、幼儿体育的目标

二、幼儿体育的内容

三、幼儿体育的途径

第二节 幼儿智育

一、幼儿智育的目标

二、幼儿智育的内容

三、实施幼儿智育的途径

第三节 幼儿德育

一、幼儿德育的目标

二、幼儿德育的内容

三、幼儿德育的途径

第四节 幼儿美育

一、幼儿美育的目标

二、幼儿美育的内容

三、幼儿美育的途径

第六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

教学目标与要求

明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与特点;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初步掌握并熟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方法、途径和组织形式以及活动组织的基本策略。初步掌握并学习运用幼儿园常用的教育活动方法、途径和组织形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尊重幼儿、热爱幼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与特点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主动性原则

四、发展性原则

五、直观性原则

六、情景性原则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途径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策略

第七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

教学目标与要求

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的功能;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和原则。能尝试用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教育活动评价能力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质量观、教育活动评价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及其意义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含义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意义

第二节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与原则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主要内容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步骤与方法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基本步骤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结果的运用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结果的运用

二、解释、运用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结果应注意的问题

第八章 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与衔接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和作用,了解社区教育的意义及其对幼儿园教育的影响,了解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的差异与衔接;掌握家园合作的内容和途径、社区教育资源利用、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制订的基本方法,能够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做好幼儿入园、入学的准备工作;学会尊重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现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一、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意义

二、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内容

三、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方式

第二节 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一、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

二、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内容

三、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

第三节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一、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

二、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九章 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开端计划、保育纲要、混龄教育、日托之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十条”、三年行动计划;初步了解中外幼儿教育改革的现状,比较评析各国现行的学前教育政策、措施与实绩;分析幼儿教育发展的动态与趋势,自觉参与学前教育教学的各项改革活动,提高保教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外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一、国外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概况

二、国外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三、国外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第二节 我国幼儿教育政策解读

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

二、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与管理体制

第三节 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展望

一、各级政府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

二、加强学前教育立法工作

三、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

五、积极稳妥地进行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

六、建立与国际同步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前教育理论

七、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将真正成为幼儿教育终极目标

四、学时分配

三年制大专第2学期开设,每周3课时,教学17周(理论教学35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复习1周,考试1周,计57学时。每章具体学时,根据教材不同难点、重点内容分配。

五年制大专第5学期开设,每周4课时,教学17周(理论教学46学时;实践教学22学时),复习1周,考试1周,计76学时。每章具体学时,根据教材不同难点、重点内容分配。

五、教学建议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在教学中一般采用案例分析、学生讨论、操作练习、模拟组织教育活动、实习实训等教学方法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幼儿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重点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具体如下:

讲授教学:将最前沿幼儿教育信息传授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案例教学:收集大量幼儿教育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归纳总结,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参与式学习:提出问题或实践教学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教育理论知识系统分析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操作练习法:提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具体操作实践。

模拟组织教育活动: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幼儿教育过程,进行模拟幼儿教育活动,组织学生现场点评、分析,以进一步理解、运用幼儿教育理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习实训: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幼儿园教育见习、实习和调查,增强学生对幼儿教育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六、考核方式

考核办法:平时成绩(30%~50%)+期末卷面闭卷笔试成绩(50%~70%)。

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平时作业、上课学生回答问题、课堂讨论、小组学习、模拟实训、学习态度等评定。

附录二 常州市幼儿园教师教育工作评价指标(试行)

续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