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考察报告的定义
考察报告,是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和预期的目的,运用观察、勘测、挖掘、采集、调研等手段,对未知的技术领域进行探索后所写出的书面报告。它由科技人员亲临现场,如实记录、描述对某一课题的观察和调查所得,并分析其结果。其内容或揭示某种尚未探明的自然现象;或反映某种自然科学事物或现象的探索经过及结果;或报道某一国家、某一地区在某一方面科技进展的情况。
考察报告中的“考察”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思考、观察和调查的实践活动。在技术领域里,有些学科,有些课题必须实地进行考察,以获得更实在、更生动、更可靠、更广泛的研究材料。
二、考察报告的文体格式
(一)标题。一般由单位名称、项目内容和文种组成。
(二)引言。主要应交代考察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和人员组成、考察概况、考察结果、总的评价等。引言应写得简明、概括,文字不宜过多。
(三)正文。主要包括考察方法和过程、考察结果和分析两方面的内容,详细叙述对哪些部门或哪些方面进行过考察,所看到的现象和事实,指出它们的意义,也就是强调用事实说话,将所见所闻的材料,经过整理、鉴别、分析、综合、归纳、提炼后,得出科学的认识。在写法上可按问题性质分类叙述,亦可按考察时间的先后叙述。
(四)结论。对考察的结果及其意义进行评价。有时结论可以省略,正文所述考察结果也就是作者的结论。如果作者拿不准,则可用讨论的方式提出来。
三、写作步骤
第一步 充分占有材料。既要掌握直接的现实材料(这是主要的),也要收集一些间接材料(如书面资料,口头汇报等)和历史材料;既要掌握面上材料,也要掌握点上材料;既要掌握正面材料,也要掌握反面材料。收集材料的基本任务是掌握第一手材料,注意抓典型材料。对占有的材料,要认真思考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清现象和本质,区别主流和支流,从中提炼出观点,揭示规律性的东西,然后再行诸于文字。
第二步 分析研究。对所了解和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概括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揭示出事物、事件或问题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形成正确的观点。
第三步 形成的书面文字要叙议结合。以叙述为主,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但同时必须具有鲜明的观点,深刻的议论,做到以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
四、写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亲自考察,占有第一手资料。撰写考察报告,必须亲临实地进行考察,运用各种手段获取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这是考察报告写作的基础。要认真作好考察记录,认真分析研究,着重对考察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和认识。
(二)广泛阅读文献资料。在动笔写作之前,要广泛阅读有关文献资料,了解他人在这方面做过哪些工作,做到了什么程度。只有掌握了全部信息,至少是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将考察工作搞好,也才能将考察报告写好。文献资料只能作为考察报告的辅助材料和佐证,而决不能取代亲自实地考察所取得的第一手材料。
(三)运用多种表述手法。在表述上,以叙述为主,既要有切实的叙述和说明,又要有画龙点睛的议论和证明,还可结合图表、照片、公式等表现手段,将考察报告写得引人入胜。
五、典型文案
台湾地区数控技术发展考察报告
(一)前言
2011年10月10~21日,应台湾地区高校、科研机构、机床企业的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吉红教授一行6人(以下简称“代表团”),专程赴台湾地区参加“2011两岸精密机械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并考察台湾地区数控技术的发展。
(二)“2011两岸精密机械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
2011年10月11日,代表团参加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台湾区机器工业同业公会联合主办的“2011两岸精密机械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该会议是台湾精密机械业界与大陆同业交流的重要平台,2011年是第三届。会议邀请了两岸机床、数控系统、伺服电机、机器人、风能设备和轨道车辆等知名厂商,以及学研单位等专业代表参与,并发表专题演讲。
代表团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率团。会上,蔡副会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华中科技大学陈吉红教授等大陆机床行业代表在会上发言。台湾友嘉实业集团总裁朱志洋、台中精机总经理黄和明、台湾宝元数控执行长郭伦毓等台湾机床业精英,代表台湾企业界发言。
陈吉红教授在会上作了主题为“大陆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行业之发展现状与趋势”的演讲,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欢迎。
东海大学教授刘仁杰介绍了“后ECFA暨区域经济整合下台湾机床产业发展策略”。据介绍,后ECFA所牵动的台湾区域优势,正带动资金、人才与技术的板块移动。日本、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之间所呈现的新关系与新优势,也极可能在欧洲、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之间找得到类似机会。透过深化国际合作深耕台湾地区,可能是后ECFA时代台湾机床致力于产业升级发展的新契机。
台中精机公司黄明和总经理介绍了“台湾机床产业M-TEAM联盟现状与未来发展”。据介绍:由台中精机、永进机械、东台精机等机床整机厂商以及20余家配附件厂商正式宣布成立台湾地区机床产业“M-Team”联盟,以共同推动机床产品升级。台湾机床产业“M-Team”联盟,最初由台中精机和永进机械牵头,并邀请台湾上银、台湾引兴、哈伯、荣臻、台稳、德大等21家配附件厂商加入,成为机床业的双核心联盟。历经五年的稳健发展,已经由第一阶段的跨体系合作模式迈入模式扩散期。
(三)考察高校和企业情况
随后,代表团专程考察了台湾地区部分高校、科研机构、机床企业,其中包括六所大学:台湾大学、台湾科技大学、中兴大学、高雄应用大学、中正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四所研究机构:台湾工研院机械所、精密机械研究发展中心(PMC)、台湾工具机与零组件工会、鸿海科技集团;七家企业:新汉电脑、台林通讯、丽驰、赐福科技、宝源数控、台中精机、友嘉胜杰。代表团受到了这些单位的热情接待,并且与其负责人就双方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了交流。下面将部分单位考察情况介绍如下:
1.台湾科技大学
台湾科技大学负责人主要介绍了台湾科技大学的基本情况,以及与大陆高校合作的基本情况,并一起参观机电实验室和机械学院。
光电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包括:激光测量;IC自动测量及分拣系统;医学相关(牙模、微组织切片)加工与测量;机器人运动控制规划(NI运动控制卡)。
机械学院的主要研究包括:表面精加工(球抛光、球挤光);精密测量;多轴逆向工程(加工与测量在同一机床);纳米精密之微型工具机之研发与应用(自由曲面磨、镜片抛光)。
2.中兴大学
代表团考察了中兴大学机械工程学系。该单位研究重点主要包括高速主轴、精密高速进给、线性马达应用、平行连杆工具机、工具机检测与误差补偿技术、超精密主轴、超精密定位、超精密加工和高速切削等。近几年,他们也开始朝向Wireless SAW感测器、微光机电系统、光学显微量测技术、飞秒雷射加工技术、雷射超精密加工技术等研究课题,积极探索机床智慧化、智慧自动化软体加值服务等技术。
具体研究项目,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高反应主轴及进给轴(切削与加减速控制);自适应学习加工(蝴蝶);重复加工的轴热、振动、负载及自适应学习控制;主轴嵌入式感测器(位移、温度、振动、切削检测、刀具磨损、主轴动平衡);加值软件(关键模组载具、车铣复合加工)。
3.中正大学
代表团考察了其机械工程学系。据了解,机械工程学系以四门专业领域,即固体设计、热流科学、系统控制及制造技术为架构,进行基础理论的探讨。发展重点在于建立基础理论,并配合实验测量,以探讨各专业领域的内涵,设有材料、热流、电子与控制、光电及实习工厂等相关实验教学实验室,使学生有实作经验,从而能理论与实务兼备。强调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并重。在应用研究方面有如下几项研究重点:光机电整合工程、生医工程、纳米与微机电工程、精密机械等。
4.PMC精密机械研究发展中心
该中心于1993年6月1日由台湾当局与工具机业界集资成立,延续了精密机械发展(CMD)十余年来在工具机检测、测试等技术成果的传承,拥有深厚的技术根基。
组织性质为:
(1)起源。机械工会4千万,政府2千万设定基金,设定目标、任务,资金核准后40%资金用于购买土地,用利息来发展。
(2)管理形式。设立15名董事(不是股东),产、官、学各5名,这一届董事推选下一届董事;由总经理承办。
(3)发展历程:1983年中国台湾经济部设定发展产能达20万台汽车厂,经济部请教丰田,丰田认为“先发展工具机工业才能发展汽车产业”,于是制定“一边发展汽车产业,另一边整理工具机产业”策略。请教日本怎么检测工具机,验一台NC机床,按ISO标准一般需要1~2小时,PMC做了3年,很细致地找问题、找缺点。1993年成立目前这个单位,那时已经具有检测数控机床的基础。目前基本上都是工具机厂商自愿送检。
通过检测,归纳出工具机问题集中有三类:
①不够用心
②零件加工。与装配相关联(例如振动,量测出振动值,甚至可以追溯到源头;铲花)。
③材料设计:不是检验可以解决的问题,一般十年后设法解决这个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FEA(有限元分析)学习及分析,由于有十年的业务经验,一直都得到支持;同时向经济部申请项目,由政府部门支持这一部分的设计与分析。
PMC服务模式:
①原型机设计。客户做检测,PMC找问题,帮助客户做好原型机或者一台设计,并保护客户技术权益;如果是政府支持的,就必须公开。
②生产规划及辅导。例如有一个厂商用汽车齿轮加工机,希望自己做齿轮加工机,委托PMC进行生产规划及辅导,招募人员放在PMC,PMC帮助建立生产流程及人员培训,两年实现生产。
③控制器应用开发:一般使用控制器,内核走不进去,通常做一些**ART应用。第一届董事就推PC-BASE,FAUNC就不认同,后来日本是PC-NC,起码有PC的机会,这也是一个方向,市场有这方面的需求。
PMC关注如何用好工具机。关于控制器方面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①加值软件设计。由控制器开放接口,在应用端通过一些加值软件满足终端客户的需求,一般不做REAL-TIME的加值软件,因为存在竞争优势的问题。
②机床建模实现热及切削补偿。例如有一个厂商用汽车齿轮加工机,希望自己做齿轮加工单台机床具有一定的效果,目前用1s的周期去监控切削性能,在插补前端进行补偿,具有一定效果,但最终还是要通过控制器的信息,例如主轴切削负载、主轴转速、位置、加减速规划等,才能实现有效的精度控制。
③SKY-MAS基于云服务监控平台。通过数据服务器实现数据云服务,由移动终端(平板电脑、手机、Android系统)可编程实现机床状态监控。
④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是一家位于新竹的财团法人研究院,在台湾的科研体系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许多台湾重大的科研成就都有工研院在背后的强力支持和推动。代表团一行来到位于台中的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机械与系统研究所参观考察。
研究所负责人介绍了台湾工研院智慧机械技术组近年来开展的工作,随后双方在科研组织管理、技术研发热点、未来的工作重心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实地参观了实验场地、工研院在工具机的研发成果,以及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和实验平台,让人印象深刻。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单元技术主要包括:
①高整合性多轴精密控制器技术。
②产业机器人。
③智慧型运动控制平台。
④工业控制Robot控制器技术。
⑤次微米加工机床技术。
⑥车削中心控制器技术。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正在进行的重要项目包括:
①A+工具机技术(精度及精度可靠性,精度寿命)。
目标:提升数控机床的精度、可靠性和精度寿命。
举措:联合岛内十几家机床行业单位,送一批工程师到德国培训、交流学习,并与德国厂家合作,生产研发高精度的次微米机床(定位精度0.46μm,重复定位精度0.2μm),制成以后运回台湾;十几家机床厂家与工研院机械所联合,每家分别研究开发不同类型的次微米机床。最终达到技术共享、合作共赢的目的。
经费投入:2011~2014年项目经费:地方政府2.5亿、民间2.5亿。
②新世代智能工厂控制系统。
突破性创新:开放式高整合控制平台(3rdParty IP整合)。
破坏性创新:全数字总线开放型平台vs单机及大系统。
技术融合:SOC_based、全数字伺服、DD马达、ICT制程软件。
开放式智慧型制程加值软件、全数字整合伺服与内藏直驱旋转模组、高整合性多轴精密控制平台、产学研加值创新合作平台。提供开放式软硬体模组与全数字伺服马达,让不同特性的产业能导入开发及升级,广泛应用于产业机械(PCB加工机、点胶机等)、半导体设备、注塑机、工业用机械手臂、雕模放电加工机、线切割放电加工机、综合加工机等。
③中高阶数控系统。
A.Motion Control控制芯片(定制FPGA),CPU IP(FPGA(motion uCS))。
B.硬件架构:单CPU或双CPU(主流)结构。
C.RTS:wince,linux。
D.机床、数控装置、驱动器整体性能、机电优化在新竹有团队研究。
E.驱动器全数位(总线通讯)可做到内环补偿,有效果。
F.不提倡将三环放在数控装置中,避免增加负担,提高了内环实时性要求,不利用系统扩充。
G.单CPU+运动控制卡,CPU运行WINXP人机界面部分。
(四)结束语
近年来,台湾机床工业和数控系统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以台湾大学、台湾工研院为代表的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灵活,在数控技术方面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取得了很好成绩。随着ECFA协议的实施,海峡两岸加强合作交流是人心所向,是海峡两岸机械行业同人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一致追求。相信本次代表团对台湾的访问,将促进海峡两岸数控行业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六、实训演练
某电器设备有限公司,由于产品单一、设备老旧,经济效益连年下降。公司领导决定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电器设备及产品进行考察,为改变企业现状寻找技术依据。为避免发展的盲目性,要求本公司技师×××随队考察,并从技术角度写出一篇技术考察报告。同学们可利用网络或实际考察获取有关电器产品的技术资料和信息,写一篇虚拟的技术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