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环境设计的范畴(1 / 1)

艺术欣赏 时芹 3169 字 7天前

环境设计的工作范畴涉及城市设计、景观和园林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有关技术与艺术问题。环境设计师除了应该具备相应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城市规划、建筑学、结构与材料等),更需要深厚的文化与艺术修养,因为任何一种健康的审美情趣都是建立在较完整的文化结构(文化史的知识、行为科学的知识)之上。环境设计使各门艺术在一个共享空间中向公众同时展现。作为设计师,必须具备与各类艺术交流沟通的能力,必须热情地介入不同的设计活动,协调并处理有关人们的生存环境质量的优化问题。与其他艺术和设计门类相比,环境设计师更是一个系统工程的协调者。

(一)城市设计

图8-3-1 城市设计模型图

1.城市设计含义

城市设计是为提高和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社会生活、市民行为和空间形体艺术对城市进行的综合性形体规划设计(见图8-3-1)。现在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

城市设计要在三维的城市空间坐标中化解各种矛盾,并建立新的立体形态系统。而控规(控制性详细规划)则偏重于以土地区域为媒介的二维平面规划。因此二者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维度。侧重城市中各种关系的组合,建筑、交通、开放空间、绿化体系、文物保护等城市子系统交叉综合,联结渗透,是一种整合状态的系统设计。城市设计具有艺术创作的属性,以视觉秩序为媒介、容纳历史积淀、铺垫地区文化、表现时代精神,并结合人的感知经验建立起具有整体结构性特征、易于识别的城市意象和氛围。

图8-3-2 北京城

2.名城欣赏

明清北京城以位于中心轴线的宫殿建筑群,同在其西侧“三海”(北海、中海、南海)为主的水面、绿地相结合,创造出帝王都城既严谨雄伟又生动丰富的空间环境,是城市设计的杰作(见图8-3-2)。在中国许多古代城市中,诸如建筑、街道、广场、影壁、牌坊、寺塔、亭台等,在空间布局、视线对景、体型比例等方面都经过精心的设计,构成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古希腊的卫城、古罗马的城市设计场的完整、和谐、统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一些城市所创造的许多著名的城市广场、大型宫廷花园以及独具风格的城市建筑同道路、广场、喷泉、雕塑等的完美结合,也都是古代城市设计的范例。

现代城市的出现,带来了城市功能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促使城市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方法发生重大变化。现代城市所进行的城市设计,在内容、规模、技术水平以至形式、风格的丰富多彩等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

城市设计应着重表现城市优美特色的基本设计要素。改善城市建设环境中未尽如人意的部分,并保存和巩固城市的特色,是整体城市设计的方向和概念。城市设计要素包括: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

(二)景观设计及价值

1.景观设计

图8-3-3 城市景观

景观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呈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见图8-3-3)、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于风景、园林师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当做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房地产中的园林绿化和小品、喷泉叠水。

景观设计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景观设计又叫做景观建筑学,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它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筑、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景观设计包括:会展展览设计、艺术景观设计、空间道具设计、节日气氛设计。

景观设计的内容根据出发点的不同有很大不同。大面积的河域治理、城镇总体规划大多是从地理,生态角度出发;中等规模的主题公园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常常从规划和园林的角度出发;面积相对较小的城市广场,小区绿地,甚至住宅庭院等又是从详细规划与建筑角度出发。但无疑这些项目都涉及景观因素。我们通常接触到的,在规划及设计过程中对景观因素的考虑,通常分为硬景观和软景观。硬景观是指人工设施,通常包括铺装、雕塑、凉棚、座椅、灯光、果皮箱等;软景观是指人工植被、河流等仿自然景观,如喷泉、水池、抗压草皮、修剪过的树木等(见图8-3-4、图8-3-5)。

图8-3-4 垃圾箱设计

图8-3-5 公共座椅设计

2.景观设计的价值

(1)景观作为城市景象

在西方,景观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成书于公元前的《旧约·圣经》。在文中,它是用来描写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壮丽景色的。因此这一最早的景观含义实际上是城市景象。可以想象,这是一个牧羊人,站在贫瘠的高岗之上,背后是充满恐怖而刻薄的大自然,眼前则是沙漠绿洲中的棕椰与橄榄掩映着的亭台楼阁宫殿之属。因此,这时的景观是一种乡野之人对大自然的逃避,是对安全和提供庇护的城市的一种憧憬,而城市本身也正是文明的象征。景观的设计与创造,实际上也就是造城市、造建筑的城市。

(2)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

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乡村,使乡村也成为景观。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封建领主制将人束缚于君权之下,人被系于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满神秘和恐怖,且又为人类生活之母,对土地的眷恋和依赖,使人如母亲襁褓中的婴儿。城市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土地的价值从生存与生活所必需的使用价值,转变为可以交换的商品和资源,人与土地第一次分离而成为城里人。新兴的城市贵族通过强大的资本勾画其理想城市,同时不断向乡村扩展,将其作为城市的附属。新贵族们想用理想城市的模式来组织和统领理想的乡村风景,实现一种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新秩序。

(3)景观作为城市的逃避

陶渊明的桃花源也是古代中国士大夫的社会和环境理想的典型。

景观作为视觉美的含义的第二个转变,源之于工业化带来的城市环境的恶化。工业化本身是文艺复兴的成果,至少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和美国各大城市,城市环境极度恶化。城市作为文明与高雅的形象被彻底毁坏,相反成为丑陋的和恐怖的场所,而自然原野与田园成为逃避的场所。因此,作为审美对象的景观也从欣赏和赞美城市,转向爱恋和保护田园。文明社会关于景观的态度经过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转变的轨迹从逃避可怖的大自然而向往壮丽的城市,到设计与炫耀理想的城市,并把乡村作为城市的延伸和未来发展的憧憬,进而发展到畏惧城市、背离城市,而把田园与郊野作为避难之所,从而在景观中隐隐地透出对自然田园的珍惜与怜爱。远离神圣而壮丽的建筑的城市,美的乡野作为城市的延伸和城市经济的资源;美的田园与自然,作为对城市的逃避和对抗。

宅院、宫苑在描绘和再现乡村风景的同时,营造城市化、几何化的自然(如巴洛克园林),将自然引入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或将城市引入田园(田园城市和田园郊区),景观作为视觉美的感知对象,是基于物我分离的基础之上的,即人作为欣赏者。但同时,人在景观中寄托了个人的或群体的社会和环境理想。

(三)园林设计

1.园林设计(见图8-3-6)

图8-3-6 园林设计

园林设计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达到和谐完美、生态良好、景色如画之境界的一门学科。工作范围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以及城市街区、机关、厂矿、校园、宾馆饭店等。其中公园设计内容比较全面,具有园林设计的典型性。目前前卫的有自然墙水景设计工艺,装在墙上它可以是活动的瀑布,可以是缭绕的云雾。

2.园林设计原则

园林设计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它包含文学、艺术、生物、生态、工程、建筑等诸多领域,同时又要求综合各学科的知识统一于园林艺术之中。所以,园林设计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达到和谐完美、生态良好、景色如画之境界的一门学科。

园林设计研究的内容,包括园林设计原理、园林设计布局、园林设计程序、园林设计图纸及说明书等。还包括综合性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景区、景点设计,以及其他园林绿地的设计等内容。

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一方面,园林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园林要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另一方面,园林又是社会的物质福利事业,是现实生活的实景,所以还要满足人们良好休息、娱乐的物质文明的需要。

在不和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原则产生冲突的情况下,我们总结了一套现代园林设计的原则“五重八忌”:五重——注重设计与服务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注重创造特性,正如每个人都以其相貌、笔迹或说话方式上表现其各自独特个性一样,园林景观也是如此;注重研究地域人文及自然特征,并作为景观形式或语言及内容创新的源泉;注重环境和人的舒适感依赖于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设计时尽可能地融入景观的总体次序,整合为一体;注重气候因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八忌——忌追求高档,豪华,远离自然,违背自然;忌盲目模仿,照搬照抄,缺乏个性;忌缺乏人文关怀,不顾人的需要;忌只注重视觉上的宏伟,气派,高贵及堂皇的形式美,而不顾工程的投资及日后的管理成本;忌忽视与当地环境的和谐统一,破坏整体的生态环境;忌对园林植物随意配置;忌只注重一种植物,忽视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忌只注明园林植物的种类,不明确具体品种和规格。

(四)建筑设计

1.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订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

2.名师名设计

(1)国外代表

著名设计师劳埃德·赖特(美国)、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德国)、密斯·凡德罗(德国)、勒·柯布西耶(法国)、贝聿铭(美籍华人)并称为五大现代建筑大师,对当今的建筑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建筑设计代表作品见图8-3-7至图8-3-9。

(2)国内建筑

国内建筑设计师在与国外同行同台竞争的过程中,已经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国外建筑师创意、仅出方案,到国内外建筑师共同进行方案探讨和概念表达,发展到现在国内设计机构为主,作为设计总包将某些项目分包给国外擅长的专项建筑师的格局。建筑的原创性有所提高,多个大型建筑都是由国内机构自主完成设计的。

我国的设计模式正在从过去的单一的承接设计转变为设计总承包、管理总承包、设计管理和项目管理等多元模式,也就是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以前,设计行业不算高新科技企业,但现在很多设计研究院都在申请高新科技企业的认证,一些设计公司已经上市。

图8-3-7 流水别墅(劳埃德·赖特设计)

图8-3-8 萨伏伊别墅(勒·柯布西耶设计)

图8-3-9 玻璃金字塔(贝聿铭设计)

建筑设计时面临的矛盾有: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矛盾;需要和可能之间的矛盾;投资者、使用者、施工制作、城市规划等方面和设计之间,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由于对建筑物考虑角度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建筑物单体和群体之间、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矛盾各个技术工种之间在技术要求上的矛盾;建筑的适用、经济、坚固、美观这几个基本要素本身之间的矛盾;建筑物内部各种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矛盾;建筑物局部和整体、这一局部和那一局部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构成非常错综复杂的局面。

建筑设计工作就是要寻找解决上述各种矛盾的最佳方案。通过长期的实践,建筑设计者可以用图纸、建筑模型或其他手段将设计意图确切地表达出来,才能充分暴露隐藏的矛盾,从而发现问题,和同事交换意见后着手解决矛盾。从整体到每一个细节,对待每一个问题,设计者一般都要设想好几个解决方案,进行一连串的反复推敲和比较。即使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也还要不断设想有无更好的解决方式,使设计方案臻于完善。

设计者在动手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并掌握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地质、自然环境等;城市规划对建筑物的要求,包括用地范围的建筑红线、建筑物高度和密度的控制等,城市的人为环境,包括交通、供水、排水、供电、供燃气、通信等各种条件和情况;使用者对建筑提出的要求;详细了解工程的预算、材料施工技术和装备等,以及可能影响工程的其他客观因素。

(五)室内设计

1.室内设计及类别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能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

室内设计是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再创造。室内设计可以分为公共建筑空间和居家两大类别。当我们提到室内设计时,同时会提到的还有光线、空间、色彩、照明、功能等等相关的重要术语。室内设计泛指能够实际在室内建立的任何相关物件,包括:墙、窗户、窗帘、门、表面处理、材质、灯光、空调、水电、环境控制系统、视听设备、家具与装饰品的规划,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

2.室内环境设计

包括室内空间环境、视觉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许多方面,在室内设计时固然需要重视视觉环境的设计(不然也就不是室内设计),但是不应局限于视觉环境,对室内声、光、热等物理环境,空气质量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等因素也应极为重视,以求达到最好的舒适程度。

3.现代室内设计原理

从创造出满足现代功能、符合时代精神的要求出发,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重视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用以科学地、深入地了解人们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对室内环境的设计要求。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使用对象,相应地应该考虑不同的要求。

在不同空间的氛围营造上,我们也应该做出重要的处理。会议厅庄重严肃,不宜用较活泼的颜色和办公用具,而娱乐空间(KTV、酒吧等)需要缤纷的色彩和有冲击力的造型。我们应该充分运用现时可行的物质技术手段和相应的经济条件,创造出首先是为了满足人和人际活动所需的室内人工环境。

现代室内设计的立意、构思,室内风格和环境氛围的创造,需要着眼于对环境整体、文化特征以及建筑物的功能特点等多方面的考虑。

4.名师名设计

目前,国内著名室内设计师有:梁志天,香港十大顶尖设计师之一。高文安,被誉为“香港室内设计之父”。郑曙旸,甘肃省兰州市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他的室内设计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广为人们喜爱(见图8-3-10至图8-3-12)。

图8-3-10 室内设计图(梁志天设计)

图8-3-11 室内设计图(高文安设计)

图8-3-12 室内设计图(郑曙旸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