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标准交谊舞概述
国际标准交谊舞(International style of Ballroom dancing)简称国标舞,前身为“社交舞”,来源于欧洲及拉丁美洲各国的民间舞蹈,因而每一种国标舞都有其不同的历史文化渊源。欧洲民间的对舞、圈舞、行列舞经过整理后成为宫廷贵族的“社交舞”,在法国大革命后开始在民间流行,在流传过程中又融合不同地区的民间舞以及一些酒吧舞,经过多次演变、整合,才成为今天的国际标准交谊舞。总的来讲,国标舞主要经历了“宫廷舞”、“社交舞”、“舞厅舞”、“标准舞”四大历史时期。
国标舞包括摩登舞(Modern dance)和拉丁舞(Latin dance)两个舞群,两个舞群风格迥异,其中包含的每个舞种也都有着自身独特风格。摩登舞包括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除探戈外,都源于欧洲大陆,其特点是端庄典雅,男士富有绅士风度,女士雍容华贵,由贴身抱握姿态开始,上身和胯部保持相对稳定挺拔,沿舞程线逆时针方向行进。女士服装为艳丽长裙,男士多着燕尾服、白领结。探戈是摩登舞中的“异类”,无论男女的握持、舞步、移动以及音乐风格都无法与摩登舞其他舞种融合。探戈舞表演时男女必须表情严肃(不像其他摩登舞面带微笑),摆头顿足,行进时雄赳赳气昂昂,步伐多畸形怪异,音乐抑扬顿挫、刚强有力。拉丁舞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斗牛,除源于欧洲的斗牛舞和源于北美洲的牛仔舞之外,其他三者都源自于拉丁美洲。拉丁舞的步伐灵活多变,并在胯部及身体摆动过程中完成各种舞步,女性服装颜色鲜艳、以展示女性优美曲线为主,动作婀娜多姿,热情奔放,男性服装为上身紧身衣,下身喇叭裤,动作威武雄壮、气宇轩昂。音乐多热情而浪漫,节奏感强。
国标舞又可分为竞技性和表演性两种,竞技性的国标舞以比赛规定套路为主,仅限于单一舞种的演示,不涉及其他舞种元素。表演性的国标舞是以国标舞为主题而创作的舞蹈形式,有一定的情节表演,可以借鉴其他舞蹈元素。
(二)名作欣赏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取材与于汉代刘邦项羽之间的战争,音乐改编自同名琵琶古曲,由成兵、瞿腊佳编导,获得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表演二等奖。双人舞版本曾获得英国第七十九届黑池世界舞蹈节艺术表演舞季军。
成兵、瞿腊佳是中国第一对留学美国杨百翰大学的职业拉丁舞选手,IDTA国际标准舞教师协会国际级教师,中国CBTS国家级评审。《十面埋伏》编排于2006年,他们首次在国标舞中融入故事情节和文化元素,创作出了这一令全球国标舞界瞩目的艺术表演舞作,开创了用国际标准舞讲述情感故事的先河。
《十面埋伏》以国标舞中的拉丁舞五项为元素,以“十面埋伏”的琵琶曲为主旋律,以中国传统的鼓点为音乐背景,自然地糅合了拉丁舞的桑巴、伦巴、恰恰、牛仔和斗牛舞。舞蹈采用十六人的集体舞蹈形式,分为三个段落,表现了中国古代战士在战场上奋力杀敌的英勇状态,演员身着古代战士所穿的“盔甲”起舞,充分运用了拉丁舞特有的速度和力度技巧生动再现了这个古代战场的壮烈场面,做到了技巧和艺术的完美融合。在保持了国标舞的标准性和规范性的同时,不仅音乐、服装上中国化,更多地注入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改变了以往国标舞只能西洋化的风情韵味,打破了中国人跳西方舞的不自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