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类:
[1]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世界卫生报告[R].2013年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
[3]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4]张劲松.学前儿童常见疾病[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
[5]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6]杨克敌.环境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7]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3年
[8]魏勇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
[9]唐林兰,于桂萍.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
[10]麦少美,高秀欣.学前卫生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11]任琦,高立.学前儿童体育与健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12][德]米凯拉·格洛克勒,沃尔夫冈·戈贝尔.儿童健康指南[M].林玉珠,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
[13]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2012年
[14]杨一鸣.从儿童早期发展到人类发展[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年
[15]王练.学前卫生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16]刘新学,唐雪梅.学前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17]王来圣.学前卫生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
[18][美]特里萨·M.麦克德维特,珍妮·埃利斯·奥姆罗德.儿童发展与教育[M].李琪,闻莉,罗良,潘洁,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
[19]陈一心.好妈妈也是好医生——孩子情绪异常的诊断与预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20]李金泉,李荣.儿童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1]仲来福.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22]张文京.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理论与实践[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年
[23]顾荣芳.学前儿童卫生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
[24]张欣,庞淑兰.儿童少年卫生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
[25]雷江华.学前特殊儿童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妇幼保健与卫生司,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协作组,首都儿科研究所.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7]郑毅.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
[28]梁俊雄,陈叶萍.健康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9][美]T.贝利布拉泽顿.聆听孩子的心声[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年
[30]王鹏,侯永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年
[31]朱家雄,汪乃铭,戈柔.学前卫生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32]宋专茂.心理健康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33]俞国良,辛自强.社会性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
[34][美]艾里克·J.马施,大卫·A.沃尔夫.儿童异常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35]柏友萍.学校卫生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
[36]王书荃.婴儿的情绪与行为[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年
[37]许卓娅.学前儿童体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8]马骁.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39]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R].2002年
[40][美]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M].吴颖,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41]傅宏.学前儿童心理健康[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2]林仲贤,武连江.儿童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
[43]许政援,沈家鲜等.儿童发展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年
[44]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年
[4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46]李鲁,吴群红.社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
[47]万钫.学前卫生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48]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
[49]李林静.学校卫生学(修订本)[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50]刘馨.学前儿童体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5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52]黎海,毛萌.儿童保健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53]汪文鋆.弱智儿童的诊断和教育[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
外文类:
[1]Ainsworth M.D.S.(1979)Attachment as Related to Mother—infant Interaction[J].In J S Rosenblatt,R.A.Hinde,C.Bear&M.Busnel(Eds.).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Behavior(Vol 9).Orlando,EL:Academic Press
[2]Bowlby J.(1969) Attachment and Loss:Vol.1:Attachment.New York:Basic Books
[3]Camops J.,Hiatt S.,Ramsay D.,Henderson C.& Svejda M.(1978)The Emergence of Fear on the Visual Cliff[M].In M.Lewis & L.A.Rosenblum(Eds.).The Development of Affect.New York:Plenum Press
[4]Degnan K.A.,Henderson H.A.,Fox N.A.,Rubin K.H.Predicting Social Wariness in Middle Childhood:The Moderating Roles of Child Care History,Maternal Personality,and Maternal Behavior[J].Social Development,2008,17
[5]Gibson E.J.& Walk R.D.(1960)The“visual cliff”[J].Scientific American,202
[6]Main M.& Solomon J.Procedures for Identifying Infants as Disorganized/Disoriented during the Ainsworth Strange Situation[J].In:Greenberg Cicchetti,Cummings ed.Attachment in the Preschool Years:Theory,Research,and Interventi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0
[7]Rosenstein D.&Oster H.(1988)Differential Facial Responses to Four Basic Tastes in Newborns[J].Child Development,1988,Vol,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