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是行动研究的第四个环节,反思是在行动和考察之后作出的对整个行动研究过程的系统描述和对行动研究过程、结果进行判断和评价。反思是行动研究的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主要任务是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评价与解释和写出研究报告。
(一)反思的方法
1.整理和分析
对在研究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归纳,然后进行分析。描述出行动过程和结果,勾画出多侧面的生动的行动过程。分析是为了得到正确认识,分析时要注意思考自己要在数据中寻找什么?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假设是什么?保持眼睛明亮,头脑清醒,去发现原来预想不到的东西。
资料分析一般有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定量和定性)。统计分析是将丰富的数据资料经过统计学的处理,揭示事物内在的数量特征,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包括绝对数和相对数分析法、平均数分析法、动态数列分析法、表格法和图示法等;理论分析是将丰富的资料进行思维加工,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进行系统化分析,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包括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
2.评价与解释
即对所整理和分析的数据和描述进行说明,对行动的结果作出判断评价,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不一致之处,从而形成新的判断和新的构想。
3.写出研究报告
尽管行动研究可以借助诸如活动实录等具体形象的方法来展示研究的成果,但是撰写研究报告仍然是行动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行动研究报告基本格式内容包括摘要、引言、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和方法(对象、事件、时间、情境、方法技术)、结果、自我反思、参考文献和附录(调查的原件、访谈、记录、信件、研究记录的摘引、相关的其他任何东西)等。
行动研究的报告有自己的特色,允许采取很多种不同的写作形式。如让所有的参与者共同撰写叙事故事,让不同的多元的声音一起说话,也可以编制一系列个人的叙述、生活经验,让研究对象直接向公众说话。研究报告中的“案例”让其他教师在阅读时能有所启发,反思现况,从而产生共鸣。触发他们去正视、了解本身的教学问题。一般来说,行动研究的研究报告撰写风格与质的研究报告有比较多的相近之处。但是因为研究报告的总体特征与研究中具体应用的研究方法密切相关,所以如果行动研究过程以量的研究方法为主,行动研究报告将在数据呈现、文字说明方面都会更趋近量的研究报告的成文方式。
4.形成修正性的总计划
行动研究是循环进行的,反思既是一个循环的结束,又是过渡到下一步循环的中介。因此,反思的任务包括重新确定行动范围,设计第二行动步骤和有关的考察技巧等。在修正性计划的指引下,行动研究又开始一个新的循环,从而使行动不断得到深化。
(二)反思的要求
1.以研究问题为基点
行动研究是始于问题解决的。在反思改进步骤中,教师需要针对原初的问题具体地展开反思改进。以研究问题反思改进的基点是:是否解决了原初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原初的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在下一步的计划中得到解决?等等。
2.以研究计划为参照
教师的行动或实践是在研究计划的指导下展开的。结合研究计划来反思行动或实践,一是有助于考察原有研究计划的合理性;二是有助于完善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无论原有研究计划的合理性如何,都能对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提供参照的价值,因为我们在后续的计划中可以汲取其合理的内容,摒弃其失当的或不合理的内容。
3.以教师行动为对象
在行动研究中,反思是行动者的反思,是教师对自身行动或实践的反观。这种反观有时是描述性的,如对行动或实践所处的教育情境的记述;有时是批判性的,如多角度地对自身行动或实践合理性的综合剖析。
4.以改进实践为归宿
行动研究从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开始,最终走向教师实践的改进。教师反思的指向也应该是实践的,即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素养是否得到了提升?是否增进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