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实物资料的类别(1 / 1)

根据实物资料的记录正式程度和表现形式等,可以对实物资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按实物资料的正式程度分类

1.官方资料

官方资料是指那些被用于比较正规、严肃的社会场合,为公众服务的资料,其生产者是官方机构。学前教育研究中可能用到的官方资料包括以下几种。

(1)官方统计资料。包括国家统计部门、各级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组织收集并编制的各种统计报表和报告。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有关现象的整体状况,收集时应注意其适用范围所赋予的特殊含义,考虑这些数据是否与自己的研究问题相匹配。

(2)报纸杂志。指报纸杂志中被某些社会机构或个人记录、报道或解释的有关问题,它们可以为学前教育研究提供丰富的二手资料。收集这些资料时,应注意作者的角度、动机和兴趣所在。

(3)历史文献。历史文献是指那些对过去发生的久远事件的记载,通过这类资料我们可以了解过去。当我们使用这类文献资料时,特别需要注意历史记载者和我们自身的视角,反省他们和我们作为历史诠释者的作用。

2.个人资料

个人资料是指为个人目的而准备的、与个人生活有关的文件资料,包括被研究者个人所产生的所有书面的东西。学前教育研究中常见的个人文件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日志。既包括教育工作者所写的教育日志,也包括家长为孩子所写的成长日志。通过对这种个人资料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儿童的具体成长状态与轨迹,而且可以了解幼儿教师及家长所持有的教育观及教育方法。

(2)个人信件。幼儿教师的个人信件反映出其自然**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情感状态,包括写信人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困惑以及思考等。研究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

(3)自传。自传是作者将自己作为主人公的一种写作方式,通常记录了作者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以及社会和家庭生活的相关事件等,反映出自传作者本人的生活史、工作经历及其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

(4)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以时间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目标、方法、步骤等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综合体现了教育者的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

(二)按实物资料的表现形式分类

1.语言文字资料

(1)幼儿的语言文字资料。语言文字资料是学前儿童创造性语言活动的产物,也是学前语言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学前儿童描述的故事或事件,叙述、自编故事的口述记录、各种活动记录单、自创的书写符号等,反映了学前儿童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创新能力和想象力等心理特征。

(2)幼儿园园长的文字资料。既包括园长交给或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接受的诸如工作履历表、任职证明、获奖证书等个人资料,也包括园长本人平时使用的一些个人资料,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制定的幼儿园规章制度、作息时间、听课笔记、会议笔记、撰写的教育论文等。通过这些实物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幼儿园的内部管理,园长的工作方式、领导风格和工作经验等方面的情况。

(3)幼儿教师的文字资料。既包括幼儿教师写的以自身工作、学习为目的的个人资料,如教育日志、教学札记、教案、教学计划、教学反思、听课笔记、会议记录等,也包括为幼儿所作的活动观察记录、成长记录等。前一类文字资料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育观、教学思路、个人教学风格、学习习惯等,后一类文字资料则可以为我们了解幼儿的成长历程和发展状况提供帮助。

(4)幼儿家长的文字资料。主要指家长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为孩子的成长情况所作的家庭教育记录,包括记录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也包括记录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与孩子有关的教育事件、家庭教育趣事,家长对于幼儿教育问题的思考等。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孩子的具体成长过程和发展状态,也可以了解家长的儿童观、教育观、教育方式、教育技巧以及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等,还可从侧面了解家庭的教育氛围、亲子之间的关系等。

(5)家园联系手册。家园联系手册是系统记录幼儿发展状况和成长过程的一种最方便、最直接、最具体的文本形式,不仅能反映幼儿在园学习、生活和游戏某些方面的表现,而且能让我们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从而全面反映出幼儿的整体发展水平。此外,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和重视程度、对幼儿园教育的具体需求、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遇到的难题,以及教师和家长的互动模式等。

2.作品资料

(1)幼儿的作品资料。①建构作品。建构作品是指学前儿童用泥土(陶土)、沙、雪、积木(积塑)等自然或人造材料进行建构的产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前儿童对事物的观察力和认知水平、象征性思维能力、对建构技巧和原理的掌握程度、建构作品的创意水平、空间协调感和艺术表现能力,以及手部大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等。② 绘画作品。绘画作品是指幼儿的绘画或涂鸦,反映出学前儿童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通过分析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学前儿童的手部动作发展情况、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等。同时,绘画作品作为学前儿童的一种特殊语言,也是其表现内心世界的载体。通过对绘画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察觉学前儿童的真实想法、情绪状态和情感世界。

(2)幼儿教师的作品样本。包括幼儿园班级的墙饰、家长园地、活动区域创设方式、桌椅摆放方式,幼儿教师为幼儿制作的成长册等,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审美能力、专业技巧,以及教师个人的喜好和性格特征。

(3)园长的作品资料。包括整个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园长室的摆设、幼儿园挑选使用的教师用书和幼儿用书等,不仅体现了整个幼儿园的特色,而且反映了园长个人的喜好、性格特征、教育观、课程观等。

3.音像资料

(1)幼儿的音像资料。幼儿的音像资料是指教师为幼儿的表演、游戏等活动所作的录音、拍照和摄像资料。这类资料不仅可以生动地记录下幼儿的立体作品(如拼搭的积木、制作的手工作品),而且可以记录下幼儿的创作过程和探索活动、幼儿生活中发生的有意义的瞬间和许多有趣的事情,提供有关场景、人物和事件的具体细节,从而使我们对幼儿的发展状况有更为生动、清晰的了解。

(2)教师的音像资料。教师的音像资料是指研究者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作的录音、拍照和摄像资料。这类资料不仅可以反映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方式、教师的教育策略与技巧等,而且可以让我们了解摄制者的喜好和关注点,以及他们是如何看待幼儿和幼儿教育的。

4.测查、调查资料

(1)幼儿的测查资料。是指幼儿园每半年或一年一次用谈话法、自然观察法等测查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而获得的资料,内容除了包括身高、体重、视力、龋齿等这样一些反映幼儿身体发育情况的指标外,还包括幼儿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的发展情况。例如,幼儿的动作、体能和认知发展,生活卫生习惯,早期阅读兴趣等。

这类资料不仅可以使家长和幼儿教师进一步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清楚其发展强项和弱项,而且为研究者追踪学前儿童的纵向发展轨迹,以及对不同儿童的发展情况进行横向的对比研究,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2)家长的调查资料。是指幼儿园或班级教师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对幼儿家长进行调查获得的资料。这类资料不仅可以使幼儿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而且可以使研究者了解幼儿园与家长的互动方式、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态度等,并能从侧面反映出家长的教育观、价值观和配合幼儿园工作的积极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