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九思:说话做事必须多方考虑(1 / 1)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说“君子有九思”,就是提醒我们不要进入“自动驾驶”的状态。人“自动驾驶”的状态,就好比脑袋撞到墙上,撞破了才知道疼。生活中很多人经常处于“自动驾驶”的状态,不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懂得约束自己。

禅宗里讲的“主人翁何在”,就是问谁在管你,谁在你体内做你的主。

做事欠考虑的人,往往是欲望做主,想吃、想骂、想生气、想睡觉、想打游戏,就去做了。一个人不断地被欲望带着走,就丢失了自己的主人翁意识。

很多人之所以像一头闯进瓷器店的大象,把生活搞得一团糟,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做事缺乏思考。

孔子说君子有九件事要停下来思考一下。

第一件:“视思明”。看的时候,要问自己看清楚了没有,看到的是表象还是本质。

第二件:“听思聪”。听的时候,不只要听清楚话语,还要思考是不是听明白了话的意思。

这两点都不容易做到,很多人在看和听的时候,容易选择性接收。心理学的无数实验证明了,我们目力所及的很多东西我们是看不到的。为什么看不到?因为精力有限,运算速度有限,我们只能看到自己想看的几个重点,剩下的部分完全看不到。

《看不见的大猩猩》这本书就是讲的这个道理。一个人在你眼前,扮成大猩猩的样子,拍着篮球,跳着跑过去。当你注意力在别的事上的时候,你竟然看不见他。要做到视思明、听思聪,不是视力好、听力好就可以了,它要求人能认真地看、认真地听,没有心理预设,不带偏见,不选择性地接收。

第三件:“色思温”。表情要时刻保持温和,这需要修炼,让自己能够不被欲望牵动,因为欲望一旦被牵动,喜怒哀乐就表现出来了,就做不到“色温”。只有在自己的欲望之上竖起防火墙,做好隔离,才能够做到色思温。

第四件:“貌思恭”。容貌平和恭敬,这是外在的表现。

第五件:“言思忠”。说话的时候要考虑是不是事实,自己的态度是不是诚恳。

第六件:“事思敬”。做事要有诚敬之心,要能够敬重这件事。

第七件:“疑思问”。遇到了疑惑、不明白的事,想想看去问谁,然后解决它。

第八件:“忿思难”。我们很容易生气,一旦生气、气愤,就想做一些事情来解决它,比如发脾气,或者报复一下。这时候要想想“难”,也就是多想想这么做的祸患是什么,要考虑后果。有句话叫“冲动是魔鬼”,非常生动形象。生气的时候,切莫冲动行事,以免带来重大损失或者隐患。

第九件:“见得思义”,也即见利思义。一个东西很好,想要,我们应该考虑一下获取的途径合不合于义,自己该不该得,不能够见利忘义。见利忘义和见利思义,是一对反义词,都是成语。

孔子说的九思指导我们做事很有意义,也很好记,一定要熟记领悟。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说话做事能经常以君子九思对照,不被外在的事物牵动,不丧失主人翁地位,不“自动驾驶”,能够先思考再做决定,就不会给自己和他人、家庭、社会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