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达而已矣:好的语言艺术,是信、达、雅(1 / 1)

子曰:“辞达而已矣。”

孔子说,言辞能够精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就可以了。

孔子特别不喜欢巧言令色、花言巧语的人。

我们对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信是准确、贴切,达是通顺、晓畅,雅是得体、优雅。但对于孔子来讲,行文、说话做到信和达就够了。

《论语》里说的全是大白话,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这种大白话极富生命力,流传了两千多年,到今天反倒成了雅言。

欧阳修在主持科考的那一年获得了最多的人才,一网打到了无数的“大鱼”。除了广为人知的苏轼、苏辙、曾巩,还包括张载、程颢,以及很多后来成为名臣、宰相的人才。原因就是那一年欧阳修开始了诗文革新运动,排抑“太学体”。

“太学体”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文风,行文险怪奇涩,欧阳修认为当时的文人为了凑句子绞尽脑汁,过分地修饰文辞,导致词不达意,通篇都是赘语,想说的事情说不清楚,于是在阅卷时把所有太学体的文章剔除在外,让整个文坛的风气为之一新。自此,“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个人都开始施展才华、名扬天下,这可以说是宋仁宗时代文坛的一大盛况。

这就是孔子说的“辞达而已矣”——一个人说话、写文章,能够做到文辞达意而止,不以富丽工整为目的,不需要花里胡哨。这就是孔子的行文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