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辟世:避开对自己不好的环境(1 / 1)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曰:“作者七人矣。”

“辟”同“避”。孔子认为,一位贤者,当知“四避”,方能使自己避开痛苦和烦恼。

“辟世”,即避开乱世。如果生在乱世,怎样避开呢?避世的方法就是不去做事,不参与世间的纠纷,像庄子一样,当个漆园小吏;或者像隐士一样,逃到山上去。

“辟地”,即避开危险之地。如果避世是不去做事,避地则是换个地方做事。

“辟色”就是避开不好的脸色。有人不喜欢你,冲你吹胡子瞪眼睛,你可以选择离开。

“辟言”,指避开恶言恶语。

以上是孔子认为贤者需要回避的四种情况。

孔子说“作者七人矣”,这句话乍看有点奇怪,难道当时的隐士只有七个人吗?有人专门从《论语》当中找出了七位隐士:长沮、桀溺、丈人、晨门、荷蒉、仪封人、楚狂接舆,这都是《论语》中有名有姓的、讽刺过孔子的隐士。“作者七人”,可能孔子已经碰见七个如上这样回避的人。

君子“四避”的原则,对我们当下的生活有什么启发呢?我们可以以此为参考,来选择自己身处的职业环境。

首先,要选一个好的行业。如果你进入到下行的行业,哪怕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也很难做出一番成就。

其次,要选一家好公司、一个好平台。

最后,要选一个好的领导,与领导和谐相处,尽量不要让别人对你有脸色,不要总是恶语相向。如果在一家公司,领导是靠脸色和恶言恶语在推行管理,这样的公司一定不长久。因为在这样的公司里,权力胜过影响力,胜过管理制度,哪怕短期内能用刚性手段推着员工往前走,从长远来看也是不利于公司发展的。

在孔子的时代,人们通过选择环境让自己能活下去;在今天,我们可以选择如何让自己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