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成人之美:美与恶的分界到底在哪里(1 / 1)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这句话的一种理解是:“君子成人之美”,是君子要多看到别人好的、进步的地方;“不成人之恶”,就是不要总去批评别人、指责别人。

按照以上的理解,很有可能会曲解孔子的意思,变成类似于“乡愿”的态度,只赞美、恭维别人。但实际上,孔子对于别人做得不好的地方,一向是直言不讳的。

孔子不喜欢“乡愿”,因此这个理解并不合理。

我个人认为“成人之美”的意思是成全、促成。君子要能够促成别人的好事情。举例来说,有个孩子考上了大学,没有钱交学费,如果你有点余力的话,帮他交一笔学费,让他能够上学,这就是成人之美。帮助一个人适应工作,帮助一个人求学,帮助一个人向善……帮助别人去实现美好的事情,都是成人之美。

有人庸俗地歪曲了“君子成人之美”的意思,实际上是没有理解美和恶的区别。比如有人找你行贿,让你帮忙搭线送钱办事情,如果你觉得帮了忙是成人之美,这就是对这句话的误解。如果没有原则,在送礼、行贿、赌博之类的事情上去促成别人,就是成人之恶!

做任何事情,都要分清楚,我们到底是在帮人变好,还是助人作恶。

生活中,有些事情不像我举的例子这样容易判断。比如,经常有人问我:“你认识很多人,能不能帮忙给我的孩子找个工作?”我会劝他们说:“孩子刚大学毕业,虽然眼下的确艰难一点,但是我们不能帮他找工作。”

为什么呢?因为一旦大人帮他安排了工作,把他塞进一家公司,就是剥夺了孩子对于人生的选择权。在大人的“帮助”下,孩子的主动性会丧失,他会感觉到,他的命运是被你们安排的,他不需要努力,不需要思考和决策。有的孩子甚至会陷入被动攻击的状态中,故意不好好工作,以此去反抗父母对他的控制。

当孩子失去了动力后,就会出现放弃整个人生、放弃自主奋斗的可能性。他在早期失去了体会痛苦的机会,就无法感受到什么是工作,什么是奋斗。父母帮孩子“扫除障碍”看似是帮孩子,实际上是害他。这就能让我们理解什么叫“君子不成人之恶”,哪怕对方是用恳求的态度让你帮忙,如果你发现这件事对彼此都不是真的好,那就要果断地拒绝,不要碍于面子去做,而且要把你的原则讲清楚。

对于亲戚朋友提出来的“给孩子找工作”的需求,我的回应就是鼓励孩子去自己奋斗。如果暂时不顺利,我们可以在经济上救急,但是将选择工作这一抉择留给孩子,不要剥夺一个孩子奋斗的过程。

美和恶之间的分界有时是难以度量的,是需要我们权衡的。

“小人反是”这四个字太有力量了。小人取得一个人的信任的方法是什么?是拉着别人打牌、一起干坏事,用行贿把人拉下水。他们的手段是,只要成为别人做坏事的帮手,关系就搞定了,这就是小人的行径!

如果你对小人说:“我们应该一起去做一件了不起的事,做一件有伟大意义的事。”他听到后会畏难、会排斥、会拒绝。

我们要朝君子的方向努力,在对他人伸出援助之手时,要把握的原则是成人之美,而不是成人之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