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陈毅元帅写过一首诗,是描述松柏的: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孔子的这一句感叹,也用了诗一样的语言。“岁寒”,就是到了二十四节气里的小大寒,是天气最冷的时候。此时,我们才能够知道松柏比别的树凋零得晚得多。
此处也有争议。有人说,松柏根本就不凋,所以应该叫作“松柏之不凋也”。也有人解释说,松柏不是不凋,而是长出新叶替换旧叶。比如松树,地上凋落了很多旧叶,但枝干上依然满覆着松针,只是看起来像不凋一样。
大家还是习惯念成“知松柏之后凋”。
这句话如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真金不怕火炼”这些俗语。不到关键的时刻,我们很难知道谁才是经得住考验的。
这句话很有画面感。可以想象一幅古画:孔子身着长袍,站在一棵松树底下,身旁跟着几个学生。周围是光秃秃的一片,而这棵松树依旧郁郁葱葱,孔子缓缓说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的背后也许有这样的含义:大家跟我周游列国,辗转颠沛至此。漫长的时间过去,到最后,能够剩下的就是你们几个人了。这代表着孔子对学生的肯定,也可能代表着孔子对自己信念的坚持。
总之,这句话成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时间长久,经历考验,我们才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