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君子处世要有原则和底线(1 / 1)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古代的人要参与打猎,孔子也会参与。孔子追求仁、善,却并非不杀生。

但是,孔子钓而不纲。有一个词叫纲举目张,纲就是网,网一打开,孔就张开了。孔子钓鱼,但是不会拿网子捞,用网杀伤性大。这证明孔子钓鱼,可能就是为个乐趣,或者自己家有限地吃一条就够了。

孔子抓鱼,有节有制。如果真的是拿网去捕鱼,就变成渔民、渔夫了,这不符合孔子的身份。孔子志不在此。

还有一种关于捕鱼的说法,就是渔网的大小与仁心有关。现在我们国家对海上捕鱼都有相关规定,限制着渔网网眼的大小。人越贪心,用来捕鱼的网眼就越小,将水里的大小鱼都给捞起来。小鱼捞光了,鱼就越来越少,甚至会造成物种灭绝。

孔子“弋不射宿”是什么意思?

弋是一种射箭的方式,就是在弓箭的后边连着一根绳,啪,箭射出去以后,命中一只鸟,扽着绳子就可以把鸟带回来。

孔子也射箭,但不射回巢的鸟。回巢的鸟要哺育孩子,巢里边有小鸟嗷嗷待哺。大鸟出去忙活一阵,带着虫子飞回来,小鸟张着嘴,等着被喂食。如果一箭射死,有可能一尸多命,所有的小鸟都得饿死。

孔子认为这样做特别不道德、不仁爱,对生物太残忍,要让大鸟回去喂小鸟。这是爱惜生灵的表现,孔子的仁爱之心可见一斑。

但很多人喜欢射宿,因为鸟要归巢,飞行的方向更容易判断。只要在鸟巢边等着鸟飞回来,一箭一射,马上就射中了。

我们不是不能够去打猎,不能够吃肉,人也是动物,也是生物链当中的一环。但是,要有底线,有取有舍,珍惜那些小鱼小鸟,这才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