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这句话确实不太容易理解,我们需要先普及一点常识。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易经》:《连山》《归藏》《周易》。
如果一个人有兴趣,可以尽量多地研读以上书籍。《连山》《归藏》不见传世,所以《易经》基本上指《周易》。
“加我数年”,“加”是通假字,通“假”,就是借来的意思。孔子说:假如生命能够再借我几年,我五十岁的时候开始学《周易》,我的人生便不会犯什么大错了。可见,孔子把《周易》看得很高,这句话很明显是对《周易》极大的褒奖。
这句话令大家产生一个疑问:这是孔子五十岁以前说的,还是五十岁以后说的?
很多学者经过复杂的考证,认为这是孔子五十岁以前说的。但是司马迁说孔子“晚而喜《易》”,就是说孔子到了晚年的时候,开始喜欢《周易》。孔子活了七十多岁,所谓“七十三”“八十四”是迈不过的长寿的坎儿,七十三岁是孔子,八十四岁是孟子。按司马迁的意思,孔子应该是六七十岁以后喜欢《周易》的。
有人问: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学没学过《周易》?我认为,肯定是学过。
一个人没有接触过《周易》,不可能突然说,如果让我学了《周易》,我就可以少犯很多错误。这样从逻辑上根本讲不通。
我觉得从情理上来讲,这句话应该是孔子五十岁以后说的一句回顾式的感慨。
孔子在六七十岁的时候,学到了《周易》,突然发现《周易》原来饱含人生真谛。《周易》讲的不是算命,《周易》讲的是生活态度,“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都是人生态度。
《周易》中,为什么乾卦那么重要,就是人要随时随地保持谦虚的态度,这是很棒的卦象。再如“否极泰来”,是告诉我们,如果人生暂时走投无路,只要自己坚持奋斗,好的情况就会出现。
《周易》给孔子,包括给我们后来所有的读者提供的最重要的知识,绝对不是卜卦算命。没有哪个国家靠卜卦能够治理好,没有哪个企业靠算命能够经营好。《周易》带来的文化上的积淀,不在于算命和预言,而在于让我们理解世界的规律,让我们知道人要能够学会控制好自己生命的节奏,做事不要做到极端,要学会中庸之道。
孔子在晚年读了《周易》后,发现对他提出的中庸之道是一种非常良好的支持和印证,所以他感慨“如果上天再借我几年,让我回到五十岁的时候,就能够学《周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这一生有哪些大过?很难下结论。但是他五六十岁周游列国的时候,一定吃了很多的苦,遭遇了很多悲凉的事。他的学生也跟着他遭了很多的罪,他内心难免有一些自责。
如果当时学过《周易》,孔子能够更好地经营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和领导的关系,那么他犯的过错可能就会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