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则不歌:乐观的人更能体会哀伤(1 / 1)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这句话我引用得很多。如果某个地方出现了矿难、爆炸、地震、海啸等令人难过的事件,这句话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孔子如果某天参加了葬礼,哭了,就不会再唱歌了,一整天安安静静度过。这是因为孔子感到难过,这也体现着他对生命的珍视。

从反面来揣测孔子,在他的生活中,只要不参加葬礼,每天可能都唱歌奏乐,内心很快活。如果不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孔子,便会觉得孔子距离我们太遥远,肯定是个老古板,而且他说的很多话都没法执行。实际上孔子活得乐观积极,不是像贾政那样的假正经,不是一个假道学,不是一个燕居在家也道貌岸然的人。

如果没参加葬礼,孔子可能每天都会哼哼歌,很怡然开心的样子。他歌唱得也不错,后边我们还会讲述。孔子听到别人歌唱得好,一定会请求再唱一遍,跟人学一遍,再和一遍。由此可见,孔子对音乐的喜爱之情来自灵魂深处,并且能通过音乐找到快乐。

对别人致以哀伤的时候,我们应该静默一天。不要高高兴兴地哼着歌,随意说着“我挺你”之类的口号,漠视和轻视别人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