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夏是孔子比较年轻的学生。孔子对子夏说,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君子儒”和“小人儒”,并不是指儒者中的君子和小人,而是指当时的两个行业,一种被称为君子儒,另一种则是小人儒。
儒的起源并不是孔子,在孔子之前有很多儒生。在中国古代,士、农、工、商是主要的行业,而儒在当时是一种贱业,主要是靠教书、襄礼、操办红白喜事谋生。
我爷爷过世时,我回到农村老家去办丧事,发现村里竟然有很多颇有学问的老人家,他们戴着圆圆的眼镜,谁家有丧事或者喜事,就请他们写对联,确定流程,让操办礼节符合当地的要求。那一刻,我突然联想到当年的儒生,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想必也是如此。他们有文化,懂礼节,可以告知大家婚丧嫁娶的规矩,谁家有大事都请教他们,再用点钱银作为答谢。
像这样的儒生,读书、学本事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这就叫作小人儒。小人儒并不是贬义,只是当时的一种职业。
孔子对子夏的要求很高。子夏可能做了一些类似的事来赚钱,孔子就提醒他要立志做君子儒,要研习典籍,研究文化和礼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们今天学习儒家文化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有要求,我们想要提升自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一个人有理想和抱负,愿意肩负使命,希望通过自己的改变来推动世界的改变,就是君子儒。
孔子对子夏说,不要让自己失去理想,别把自己的儒生身份变成一个混饭吃的职业,而应该让它成为自己学习的入口和路径。
儒家从一个小范围的职业,演化成一个大的流派,在这个重要过程中,孔子充当着伟大的改革者和推动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