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的“小知”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人可以拥有一些小智慧,另一层可以理解为从小事上来看一个人。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君子不可小知”,意思是不可以从细节方面来考察君子或给君子下定论;君子却“可大受”,意思是君子能够承担重任。
比如爱因斯坦和牛顿,都属于典型的“可大受”的人,他们解决了学术上的大问题,但是这两个人不拘小节,生活自理能力都很糟糕,几乎都不会照顾自己。
有一个故事说,牛顿家里养猫,他给猫开了一大一小两个方便出入的洞。有人就问他干吗开两个洞,他说因为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小猫不能走大洞吗?大家觉得好笑,牛顿怎么这么笨。
虽然有的人在小事情上并不出色,但他可能是大智若愚,符合孔子讲的“刚、毅、木、讷近仁”。为什么这种在小事上不出彩的人却能承受起重大的任务?因为他不是靠手艺、靠心机、靠小聪明生存的,他是靠道生存的,他具有更大的智慧和才能。在小事情上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不修边幅、不通人情世故,甚至不了解生活常识,这都没有关系。
小人的特点是“不可大受而可小知”,小人在小的问题上能表现出小聪明,在没有面临巨大的考验和挑战之时,他往往表现得比君子更活跃、更积极,一旦遇到大的事情,他就承担不了了。
荆轲刺秦王时,带的帮手秦武阳就是如此。因为秦武阳年少时就犯下杀人案,所以在江湖上以勇气和武力著称,于是燕太子丹特意找到他,让他做荆轲此行的搭档。结果,在秦始皇的大殿上,秦武阳还没开始说话,就已经两股战战,脸色大变,差点露馅。这就是可以“小知而不可大受”——他仅仅是靠手艺吃饭,这叫“惟手熟尔”,但真遇到大事,就会“掉链子”。这样的人与道的境界,还隔着千山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