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子路问问题,有时候能问到令人抓狂。
这一次,子路问孔子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君子。
孔子告诉他,“修己以敬”,一个人让自己有好的修养,能够做到恭敬认真就可以了。
子路不服气,也许他觉得孔子的回答太敷衍,认为老师给他提的要求一点都不高端。所以他接着问:“这样就够了吗?”
孔子说,如果这一点他真的毫不费力就能做到,那么就可以“修己以安人”,即更多地去帮助别人,兼济天下。
这个层次更高了,但子路还不满足,又接着问:“这样就行了吗?”
孔子可能不耐烦了,说“修己以安百姓”,意思是“你有本事就把全天下都安定了”。也许怕子路继续发问,他还补了一句:“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孔子的意思是,“修炼自身并让天下百姓皆安,连尧、舜这样的明君尚且无法做到,你就别再嫌这个要求太低了吧”。
孔子认为一个人能够做到“修己以敬”就不错了,而子路的眼界是过高的,他觉得自己应该有更高更远的目标,做更大的事,希望能够像尧、舜一样,为天下百姓做出贡献。在《论语·雍也》中,子贡问过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孔子的回答是:“你如果真的能够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那已经是圣的境界,而不只是君子这样的层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