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么一些人,他们平时说话有气无力,行为动作畏缩,常常说自己不好,但又说不清楚哪里不好,总是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小,给人一种很不自信的感觉。
一个人平时的状态是自信平静的、焦虑紧张的,还是自卑的,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的自我价值感。如果他自我价值感比较稳定,那么他就不太容易因外在的情形而引**绪,也就能够更好地保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
内在的价值感其实就像一个水库,水库有蓄水功能,需要有水不断地注入,也会在需要的时候放水。所谓放水就是指当外在的环境打击到你时,你需要用之前储存的那些坚定的自我价值感来抵御。而平时你就需要有意识地注入更多的水(自我价值感)来作为储备。如果水储存得不够,那么当外在冲击来到时,你平时储存的水可能一会儿就放光了。也就是说,你的自我价值感还没有充沛到可以帮助你抵御很严重的突然打击或一系列的打击。
那么自我价值感到底来源于哪里呢?
我把它的来源分成四个阶段来分析。请注意,这些阶段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根据我的观察,绝大部分人自我价值感的来源处在第一和第二个阶段,而极少数人自我价值感的来源处在第三、第四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自我价值感来源于外在的认可和肯定。外在的认可有很多种:有的是在过往经历中所取得的成绩,比如上了好学校,去了好单位,工作获得了成就,赚到了钱财,获得了影响力等;有的源于周围人的反馈;还有的则源于接收到的关注和爱。
这些外在的肯定可以帮助一个人建立起关于自我价值感的初步概念。如果这些来源对比过去有所缺乏,可能就会造成他自我价值感降低,进而造成他状态的恶化。
我有个朋友近期就特别焦虑,对自己需要面对的各种挑战感到极大的不安。当我们要分析一个人的状态为什么突然不好时,需要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来进行。对于这个朋友来说,外在因素就是他所处情形的剧烈变化,他正在经历一个从纯粹以工作为最优先级的状态,转变为以家庭为最优先级的状态,而且因为他婚后很快就有了小孩,所以他需要很快地完成从CEO到丈夫再到爸爸的角色转变。这些变化都在短短的一年中发生了,而这种外在环境的快速变化就容易诱发一些负面的情绪。
当我们看到这种变化时,需要给自己一定的谅解,这有助于缓解我们焦虑不安、担忧甚至恐惧的情绪。很多时候,你所感受到的负面情绪并不完全是由当下情形引发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情绪是后续出现的。如果你担心自己会一直焦虑下去,焦虑自己无法处理这些情绪,那么就会衍生出更多的焦虑和担心,而你的情绪只会更糟糕。因此,如果我们能把这种衍生的情绪给制止住,就能消除很大一部分的负面情绪了。
要消除这些情绪的一种方法就是立刻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这样你可以通过外在的干扰而停止衍生情绪:不再因为担忧自己会持续焦虑而引发更进一步的焦虑;不再因为担忧自己失眠而更加睡不着;不再因为担忧自己工作完不成而导致情绪过载,从而更加难以完成工作;不再因为批判自己为什么陷入了抑郁,从而导致进一步的抑郁。
当我们能够摒除因为外在因素而导致的衍生情绪之后,需要面对的情绪就不多了,这时候就为理性分析提供了条件,否则当一个人还有很多情绪时,他很难理性地做出分析。
我请这个朋友回顾了一下他最开心、自我价值感最高的人生阶段,并分析他当时这种快乐的状态来自哪里。他回答说他当时有很多爱,能够感受到寄宿家庭给他的爱,以及朋友们给他的爱。而现在,虽然他妻子给了他很多爱,但是他不太联系朋友,然后也没有跟其他家庭成员保持很好的关系,因此他的自我价值感来源就少了很多,从而导致他整体自我价值感降低,这时负面情绪就乘虚而入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能做什么呢?首先,他可以找回那些当下不存在但过去给他带来很多快乐的关系。比如,更多地和父母及兄弟姐妹互动,更主动地去联系朋友,而不是把重心只放在工作和妻子身上。
他也可以让自我价值感的来源更多元化,比如可以尝试一些不一样的活动,或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从这些活动和兴趣爱好中获得成就感,进而增强自我价值感。此外,他还可以尝试拓展不同阶段的价值感来源。
在第二个阶段,自我价值感主要来自自身的条件、聪明才智和内化了的能力。拥有这种价值感来源的人,他的内在状态会比处在第一阶段的人更稳固一点,因为这类价值感不太容易受到外在反馈的影响。而过于依赖外在反馈容易导致一个人忽而自信、忽而自卑。我观察发现,有些人即便遭遇了生活中的逆境,依然会对自己充满自信。这是因为他们知道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能力,完全可以走出这个逆境,再度达到他的目标,获得他定义的成功。因此,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包括了第二阶段的来源,他就不太容易因为外在情形的变化而在心境上出现变化。
补充一下,这一部分也包括了因为身体条件和外貌条件所带来的价值感,比如一个人很漂亮或视力很好,也能成为一种价值感的来源。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对所有过往的经历进行分析和梳理,从中提炼出自己的特质、特长和能力。大家可以翻阅前面“如何找到自己终身的职业方向?(应用1)”和“如何做到隔行不隔山?(应用2)”的内容,里面有一些如何提炼自己的特质、特长和能力的方法。
在第三个阶段,自我价值感的来源较难获得,这个自我价值感的来源能让一个人在抛弃掉外在肯定、自身条件、内在能力和聪明才智后,依然有稳定的自我价值感。那么,这种自我价值感来自哪里?它来自对自己品性所具备价值的坚信不疑。
我做过一个实验。我问自己除了聪明才智、名校光环、成功经验甚至外貌身高外,我还有什么。一开始,我根本想不出答案。直到后来我突然意识到,我还有善良。于是,我建立了以下的三段论:
一是我坚信(这里的坚信真的是100%相信,没有任何怀疑)善良的人值得活在这个世界上;
二是我知道我自己是个善良的人;
三是我值得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个三段论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对于当时身处抑郁之中、不知为何活着的我,是非常有用的一个助力。如果你能够对自己品性的价值有所笃定,那么你的蓄水池里就总会留存着一部分水。
在第四个阶段,自我价值感的来源是“我存在所以我值得”。换句话说,你相信自己存在就够了,你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无须任何证明。要达到对这种状态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机遇和契机。对我来说,有两次契机让我感知到了这个状态。
第一次是我在前面描述的思维实验中。在做那个思维实验时,我试着把自己对品性的依赖,对于聪明才智、能力、外在肯定、过往经历的自豪全部抛掉以后,看看自己还有什么。因为我特别在意独特性和意义感,我甚至告诉自己:我并不独特,我做的事情也没有意义,那我还剩下什么?一开始,我感到无尽的黑暗、恐慌、悲伤和无助,后来慢慢地生出一丝希望,虽然我不知道这希望是什么,但我隐隐觉得好像还有些东西是有价值的。第二天我出了门,看到外面的世界车水马龙,无比繁忙,我突然觉察到了澎湃的生命力。我感悟到我是体内无数个细胞的结合,城市是无数个人的结合,城市汇聚成了国家,国家汇聚成了地球,星星汇聚成了宇宙,而生命力从最微小的原子衍生到最无涯的宇宙,我突然感觉到了生命的奇妙。在那一刻,我对自己存在的价值坚信不疑,无须任何证明。
第二次则是我在一次学习中直面了最底层的生存恐惧,从而突然获得一种解脱,觉得自己什么也不用做就很美妙。整整一天,我坐在教室里,既不记笔记,也不理睬老师讲课的内容,脸上挂着一抹永恒的微笑。那是因为我内心有无穷无尽的喜悦感,它让我根本不在意周围发生的一切,却又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
但很可惜,那种状态不太能持久,我的信念还是会被外在的刺激打破,回到第二、第三阶段,甚至是第一阶段。这种现象也很常见,我们只需要慢慢地坚定自我的价值,让自己蓄水池注水的来源越来越多元化,我们就能建立起持久的自信。
请你做一下这个练习,列出你自我价值感的所有来源。当你困惑、迷茫、对自己产生怀疑时,请你回顾这个练习的答案,也许你就会对自我存在的意义越来越笃定。
1.外在的证明和肯定。(每个按0—5评分,0为不能从该方面获取价值感,5为可以从该方面获取非常充沛的价值感。可以制作成表格,这样会更直观。)
学历;
职场成就;
非职场的成就,比如志愿者活动、大学社团等;
荣誉和奖项;
通过兴趣爱好获得的外在正向反馈,比如,如果你去过很多国家,他人可能会很佩服你;
同事的正向反馈;
老板的正向反馈;
父母、兄弟等非两性关系的正向反馈,包括感受到的关注、关心和爱意;
亲密关系中的正向反馈,如积极的互动,感受到的关注和爱意等;
朋友的正向反馈;
其他。
2.智力等内在能力和物理特质。(选项参考了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的九种智力类型。每个按0—5评分,0为不能从该方面获取价值感,5为可以从该方面获取非常充沛的价值。可以制作成表格,这样会更直观。)
智力(聪明才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智力:指的是对语言的掌握程度,以及灵活运用语言进行沟通或表达的能力。
逻辑智力:指的是对于逻辑结构关系的理解、推理和相关表达的能力。
空间智力:指的是对于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这方面能力强的人通常会很善于识别地图,也不太容易迷路。
音乐智力:指的是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
运动智力:指的是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以及用身体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方面能力强的人通常在那些需要运用到身体或者四肢的活动中表现比较好,比如运动、舞蹈等,他们也有可能会倾向于通过实践来学习。
人际智力:指的是对他人的表情、话语、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此做出有效反应的能力。
反省智力:指的是认识、洞察和内省自身的能力。这也是我在这本书中希望帮助大家培养的能力。
观察智力:指的是辨别周边物体和自然世界的特征的能力。比如很容易地看出不同鸟的个体差异,或几个相似酒杯的差异。
存在智力:指的是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世界的存在、宇宙最终命运等倾向性的能力。这方面能力强的人倾向于从哲学层面来观察周边,对生命的一些终极问题会十分敏感。
最基础的可迁移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共情能力、观察能力、执行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会有一部分和上面重合,因为能力其实是内在智力的外化。
物理特质,如外貌、身高等。
身体其他特质,比如良好的视力、肢体协调能力等。
3.内在品质。你的品质可以是你的核心价值观(可参考“通过情绪来分析出你的价值观”中的内容来梳理出你的价值观),也可以是你平时行为所反映出来的品质。如果你不清楚,可以问一下身边的人,让他们用几个词语来描述你的品质。
列出来以后可以按0—5评分,看一下你是否认可自己这些品质的价值。
4.我存在所以我值得。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你觉得可以怎样重现这种情况?这个来源无须评分,因为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