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摆脱你的情绪体(破圈法则一)(1 / 1)

破圈 顾及 699 字 7天前

聊到情绪和情绪体,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一些负面事件,甚至是极端事件。比如:

华信信托董事长“锤击”女总经理,究竟是何仇何怨?

游族董事长疑被同事毒死,为何从合作到投毒?

这些让人唏嘘的新闻背后是情绪体的作用,当事人无法从习惯性的情绪模式中走出来,使情绪日积月累,最后导致悲剧。

情绪体并不是单一的情绪爆发,而是有规律可循的重复性情绪模式。

比如,老张一怒之下不再续签几千万的合同,因为客户反复提出在他看来过于挑剔的条件,他盛怒之下的决定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收入。而老张在年轻时,曾经因老板一直要求加班但做的工作却是来回反复而无法忍受,在没有和任何人沟通的情况下提出了离职,然后发现工作并不好找,花了近一年才再次上班。

比如,小王着急带着母亲去医院看预约好的一位专家,由于车速过快而被交警拦下,他担心错过预约和交警争执起来,最后被开了罚单。还有一次,小王出门遛狗时,邻居的狗把他的狗咬了,虽然对方愿意赔款,但小王太心疼小狗了,要求对方必须公开在小区的群里道歉,结果邻居生气了,扔下钱后走了,原本不错的邻里关系也断绝了。

在这两个案例里,我们可以看到老张和小王的情绪爆发是有迹可循的。老张似乎在遇到看似反复无常的情况时就容易产生情绪,而小王则是当自己在乎的对象遇到问题时容易爆**绪。如果我们能在平时就发掘并摆脱情绪体,就可以避免在关键时刻因为这些惯性的情绪模式导致的恶性结果。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时刻观察情绪的变化,及时识别某种熟悉情绪的出现(情绪察觉,熟悉的情绪说明它可能是一种惯性的情绪模式),并调控自己的情绪,使它能在恰当时以恰当的程度表现出来。这方面的内容,我会在“掌控不了情绪是因为你不懂察觉”里进行深入探讨。

沟通永远是双向的,除了发掘自己的情绪扳机,我们可能也会受到他人情绪体的不良影响。如果我们能够通过细微的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欲望和情绪(情绪感知),我们就具备了和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另外,当我们了解他人情绪的状态后,也需要学会处理他人情绪反应的技巧(情绪处理)。在“理性解决不了的问题,共情的技巧可以”里,我会讲述这两方面的技巧。

真正好的关系是当这份关系变坏后,你有充分的自信和能力把它修复好。因此,当你学会情绪感知和情绪处理后,你就能顺利地处理棘手的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出对这些关系的自信。

情绪体也很容易被误用,导致和他人关系上的问题。比如,有的人认为打是亲,骂是爱,只有和亲近的人才能没有顾虑地发泄情绪,结果让周围的人压力极大。这背后是对于好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信念在作怪,等大家阅读完“击穿你的信念体(破圈法则三)”后,就可以找到解决方法了。

虽然我们之前讲的都是情绪体不好的方面,但情绪其实也是一种强大驱动力的来源,在它的驱动下,我们会做出一些平时在理性状态下做不到的事情。有的人在失恋后很痛苦,于是把这种痛苦转化为工作上的动力;有的人遇到与金钱相关的问题就特别容易焦虑,结果就更有动力去努力赚钱。

如果我们辩证地去看待情绪体,会发现情绪体其实是探求内在认知的一个窗口:情绪体揭露了我们在意的东西是什么,我们恐惧、担忧、焦虑的来源在哪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情绪体的分析,引出自我认知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在前面“如何找到自己终身的职业方向?(应用1)”里提到的广义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