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跟我讨论过这个问题,孩子该学的也学了,但日常从来不会主动说英语,或者即便有了说英语的机会,比如朗诵、表演等,也不太愿意开口说英语。这是为什么呢?
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导致情况发生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我一个一个来分析,并且聊一聊对应的解决办法。
1.怯场、害羞,不敢在公开场合表达。
很多家长或许还没有意识到,孩子不愿意开口说英语的原因可能跟英语本身无关,而是他不敢在人多的公共场合表达或者表现自己,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常提的“怯场”。
怯场的问题,其实有非常简单有效的办法可以解决。
第一步,带孩子去人少空旷的地方练习大声说话,比如公园、山顶等。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让孩子先习惯在公开场合放开嗓门,只要一两次的练习,孩子就能很快地突破心理门槛,有效缓解“怯场”的情绪。
第二步,当孩子在家庭或者无人场合已经可以顺利表达的时候,帮他把这个过程录下来,并且跟他一起回看、复盘,让他说说哪里不满意,哪里表现得好。孩子通过回看录像,知道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如果发现自己表现得还不错,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如果有表现得不满意的地方,及时纠正即可,这样孩子做到心中有数,能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
第三步,开始的几次公开表演,要提前跟孩子说明情况。哪怕只是课堂上每个小朋友轮流上台,或者是家族聚餐上的表演、文艺晚会上的角色预演等,都要和孩子事先沟通,说明今天是什么样的情况,他要公开表演,爸爸妈妈相信他。一开始不要在孩子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让他在公开场合开口。
以上这三步,每步只要尝试1~3次,就能让孩子快速地越过心理障碍,建立自信心,熟悉公开场合的讲话感觉。如果家长能陪同一起进行第一步和第二步,对孩子会是更好的鼓励。
2.自卑,觉得自己英语不好、发音不标准。
这个问题别说是孩子有,很多家长也有,甚至很多大学生、研究生,哪怕是英语成绩还不错的孩子都有。我给大家讲一个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案例,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我有一个研究生,申请到了国外交换生的机会。出国前,他很担心自己的语言问题。他英语成绩本来就是刚刚够线,口语用他自己的话说,也比较完蛋。据他说,他初中、高中的英语老师,发音都非常不标准,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一离开当地,别人听他说最简单的英语句子都非常费劲。刚上大学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学的是别的小语种。通过多年的努力后,他的发音标准了一点,但要进步的空间还非常巨大。这样的孩子,听说读写都一般,现在要去一个英语国家学习,不可能不心慌。我们一直鼓励他,有了语言环境,进步会很快、很大,不要先想得这么可怕。
一年后,我再见到他的时候,发现他已经可以比较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谈了,虽然发音还有一些问题,但并不影响他的表达。
他跟我说,最开始去的时候很艰难,有时候借助翻译软件,但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每一句话都用翻译软件,所以必须自己开口说。但非常奇怪的是,国外几乎没有人嘲笑他的口音,而是努力理解他说的话。他发现,当英语主要用在交流场景中的时候,你的语法什么的都不重要,不会说的词也可以找近似的替代,反正说不清楚就多聊一会儿,到最后肯定是能听懂的。
他说:“有一次,我想不起来二月二日怎么说,我就说the two month of year,the two day(这句话的语法是完全错误的)。他们听懂了。而且他们通常会跟你确认一下说:You mean February second?(你是说二月二日吗?)我一下子就知道这个句子该怎么说了,下次就会了。”
我说:“你以前一开口就挺自卑的,现在看起来自信了很多。”
他说:“老师你不知道,我室友是印度的,发音比我还糟糕。我已经算不错的了。而且我也不怕什么语法错误了,英语好的,错了他也都能听得懂;英语不好的,错了他也都听不出来……”
这个学生的经历,我给很多朋友、研究生、家长都讲过。我自己在国外的时候,也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也有一样的感受。我的英语发音和语法肯定也有很多问题,词汇量也不是很大,但这些都没有成为日常交流的问题。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所以关键不是发音多么标准,语法多么严谨,而是以应用为目的,达到沟通的效果即可。如果口音、单词、语法等,并不是非常影响沟通和交流,那么这些并不是主要的门槛。就像汉语有很多种方言一样,英语也有很多种方言,而且发音不标准的大有人在。很多在国外多年的中国人依旧有方言口音,一张口就是一口流利而亲切的中式英文,但这完全不影响他们进行顺畅的沟通。
这一点其实跟中文一样。我们做书面表达的时候,会注重语法、句法、逻辑、结构,但在口语表达的时候会比较随意。如果把我们口语表达的话逐字记录下来,很多时候语法也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理想化的、语法正确、发音标准的英语,对应到汉语的要求就是“字正腔圆,出口成章”,这是非常高的要求了,是电视台主持人的面试口语了。
所以,这个问题并不是只有孩子会面临,家长有时候也会。要敢于尝试、勇于开口,尝试几次之后你就会发现,你句子里的语法错误,并不影响与人沟通。
当孩子出现类似的问题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也跟着一起说英语。别管自己水平怎么样,哪怕零基础跟着模仿发音也可以,目的就是给孩子树立榜样。不要怕别人的嘲笑,一方面,这个恐惧很多时候都是想象出来的;另一方面,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并不是表演。家长也不要以“我英语不好怕教错”“我发音不对怕影响孩子”“我一点英语都不会”之类的理由拒绝以身作则,就算真的不好,也可以当案例里的“印度同学”,帮忙树立自信嘛。就算真的一点不会,好歹知道“I love you”“Happy new year”。家长和孩子一起,大胆地开口说英语吧!
3.没有反馈,没有互动。
孩子在学校的课堂上,会更愿意开口说英语,因为课堂上有气氛、有反馈、有互动。老师问一个问题,大家用英语作答,或者孩子们一起用英语朗诵、对话等。英语在此时是孩子们交流互动的工具。但在家庭中,家长想让孩子说英语时,有些孩子就不愿意开口了。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互动、没有反馈,孩子自说自话,缺乏动力和兴趣。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各个家庭可能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喜欢让家长发朋友圈,看到别人的夸奖和点赞会兴致更高;有的孩子则喜欢和同龄人互动;有的孩子喜欢自己当老师,给爷爷奶奶上一节英语课,把刚学会的内容有模有样地讲一遍。这些方法的中心,还是增加孩子学习英语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如果单纯地规定:现在去读英语!现在去练习会话!孩子很容易觉得枯燥乏味。大一点的孩子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