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莲花似六郎(1 / 1)

武则天 蒙曼 762 字 7天前

张昌宗是唐高宗时代的宰相张行成的族孙,是官宦人家出身,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跟冯小宝一比,有一种别样的风情。更难得的是张昌宗对兄弟特别友爱,自己得宠之后不忘提拔兄弟,又向武则天推荐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张易之,兄弟俩一块儿伺候女皇。武则天晚年心境改变,开始沉湎于享乐,这两兄弟的到来可以说是恰逢其时。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这小哥儿俩涂脂抹粉,身着锦绣,小鸟依人一般陪伴在武则天的身边,老太太特别开心,给兄弟两人都封了三品官。

张氏兄弟既然已经取代了冯小宝的位置,一帮小人自然又是趋之若鹜,争着为他们牵马执鞭。当时仆人称呼主人为郎,张易之行五,张昌宗行六,这帮趋炎附势的小人就管他们叫五郎、六郎,**裸地表明甘心当他们的奴才。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本来就是拍马屁高手,一看现在这帮人都像苍蝇一样围着二张兄弟转,他也不甘落后,这时候奏上一本,说张昌宗他不是人。不是人,是什么呢?是神仙王子晋的后身,那是神仙啊。武则天晚年特别喜欢神仙,也想当神仙,一听这话特别高兴,当即就让张昌宗穿上羽毛做的衣服,骑在木鹤上吹笙,样子真是飘飘欲仙啊,武则天先过了一把眼瘾。

圣历二年(699年),为了让更多的美男子汇聚到自己的身边,也为了让张家兄弟再过一把当官的瘾,武则天设置了一个机构叫作控鹤监,后来改名奉宸府,让五郎张易之当长官,张昌宗当然就是首席成员。武则天本来就是风雅之人,奉宸府不仅吸收美男子,还吸收文学之士,一时间也是人才济济。当时人人都明白,奉宸府在老太太心目中那可是非同寻常的,有些利欲熏心的人为了巴结武则天,削尖了脑袋也要钻进奉宸府,甚至公开向武则天毛遂自荐,有的说我比张昌宗还漂亮,有的说我比冯小宝还结实。这么一来,奉宸府的名声自然就大受影响了。有的大臣就给武则天上书说,男宠有这么几个人就可以了,不要整天海选美少年啦,这样影响多不好啊!

武则天想想,这也有道理,怎么办呢?为了掩人耳目,武则天就让张易之兄弟领衔编书,书的名字叫《三教珠英》,实际上是一本诗歌集,表现的是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因为编诗歌集需要有一些诗人参与,所以当时好多文人就汇聚到二张兄弟的麾下了,像著名诗人宋之问、杜审言(杜甫的爷爷),都是《三教珠英》编辑部成员,在二张手下做事。后来也因为有这么多文人在身边,所以二张的人脉越来越广,甚至连宰相也开始巴结他们。当时有位宰相叫杨再思,人称“两脚狐”,狐狸不是四只脚嘛,杨再思跟狐狸一样狡猾,但是他站着走路,两只脚,所以就管他叫两脚狐。杨再思怎么巴结张昌宗的呢?他听别人夸说六郎张昌宗长得齿白唇红,面似莲花,当时他就跟人家急了,说:“应该是莲花似六郎,你怎么能说六郎似莲花呢!”极尽谄媚之能事。可见二张当时在朝廷里头势力之大。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二张得势,他们的亲戚也都跟着沾光了。我们知道,唐朝也好,武周也好,官吏都是由吏部来选拔,这些官员的候选人都集中到首都,吏部再去挑选。当时有资格当官的人很多,但位置空缺少,僧多粥少,所以有一个姓薛的候选人就打起了张家兄弟的主意。张昌宗的弟弟张昌仪当时担任洛阳县令,有一天在上班的路上,这姓薛的候选人就拦路行贿,塞给张昌仪五十两金子,对他说,张大人,您给我帮个忙,我今年想当官。张昌仪也是见钱眼开,很高兴,一下子就答应了,把写着薛某人个人简历的条子交给天官(吏部)侍郎。谁知道这天官侍郎是个马大哈,把字条给弄丢了。他赶紧再去问张昌仪。张昌仪一听就火了,说我就见过这人一面,我怎么能记住他叫什么名字?拿了人家的钱就得办事呀,反正他姓薛,这样吧,你把姓薛的都录取上不就得了?天官侍郎没办法,回去数了数,姓薛的候选人一共六十多个,得了,都当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