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宝之死(1 / 1)

武则天 蒙曼 1325 字 7天前

武则天怎么处理冯小宝呢?会不会立刻杀了他呀?武则天当时还真没杀!不仅没杀,她还说,这个天堂和明堂要重修,重修这个工程的主持人还是冯小宝—薛怀义。

我们刚才不是说武则天生气了吗?以她的脾气,为什么不杀冯小宝呢?我觉得,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武则天要遮羞。她不能公开惩办冯小宝,天下人都知道冯小宝是她的面首,现在如果昭告天下,说冯小宝因为争风吃醋火烧明堂,我们必须予以惩处,这也太没面子了吧。不仅不能公开他的罪行,还要尽可能地帮他脱清干系。怎么脱清呢?说这是天火?不行。如果是天火,那不就意味着遭天谴了吗?只能归罪于人。那应该归罪于谁呢?武则天诿过于工匠,说他们用火不慎,点着了天堂里的大佛,大佛含麻较多,属于易燃品,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也就是说,这件事和冯小宝毫无关系,一切谣言纯属捕风捉影。

第二个原因,武则天对冯小宝还是有一定感情的,舍不得下手。自冯小宝从垂拱元年(685年)进入武则天的后宫,到证圣元年(695年)的正月,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人生有几个十年啊,冯小宝跟着她一起经历了改朝换代的种种风浪,为她登基称帝没少操劳。这次放火,也是多情所致,只有多情,才会嫉妒嘛,想想这些,武则天不愿意太过绝情。

因为有这样一些考虑,所以武则天不仅没有杀冯小宝,还昭告天下,要重新修建明堂和天堂,仍然让冯小宝来当项目负责人。那两个人的感情是不是恢复如初了?不可能,无论是武则天还是冯小宝,谁也不可能真正忘记这场明堂大火。

对于武则天来说,明堂是她得天命的标志,突然被烧了,怎么解释这场火灾呢?当时大臣就分成两派了。一派说这就是上天降灾示警,皇帝应该反省自己,谢罪于天。另一派就是马屁精了,说这哪里是天谴啊,这是祥瑞!为什么呢?有人说,当年周武王伐纣,军队过河时便有天降大火,结果武王伐纣成功了,所以明堂失火是说明大周朝也会发旺啊!还有人说,当年弥勒成佛时便有天魔烧宫,这说明陛下真是弥勒佛啊!两种意见,都挺有道理的,武则天信哪个啊?虽然武则天爱听好话,但她其实更相信前者。她的心里,很长一段时间都摆脱不了天谴的阴影。

那冯小宝呢?其实他心里也并不平静,天天琢磨这个事情。他知道自己这个娄子捅大了,以他对武则天的了解,他不相信武则天会真的饶了他。人在不安的情况下会有两种反应,有人更加小心翼翼,而有人就会破罐子破摔,显得更加狂妄。冯小宝属于后者。于是,他在武则天面前更加放肆了,经常出言不逊。到了这一步,武则天再也不想容忍他了。而且,武则天开始觉得他是一个危险分子了,为了防备他突然发疯,利用随便出入皇帝寝宫的特权搞恐怖袭击,谋害自己,武则天秘密挑选了一百多个健壮的宫女,组成一支宫廷女子特警队,整天跟在自己身边,以防不测。

你想,两人的关系都到这份儿上了,冯小宝会是什么结果呢?证圣元年(695年)二月四日,火烧明堂半个多月之后,冯小宝死了。怎么死的呢?史书上记载了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见于《实录》,后来又被《资治通鉴》采纳,说冯小宝是被武则天的堂侄武攸宁暗杀的。暗杀的地点,就在洛阳宫城内的瑶光殿。瑶光殿四面环水,景色清幽。有一天,武则天约冯小宝来这儿见面,冯小宝乘兴而来,没想到等他的不是女皇,而是女皇的侄子武攸宁。武攸宁一看见冯小宝,不容分说,率领壮士一拥而上,将他扑倒在地,冯小宝虽然练过几招拳脚,但哪里敌得过大内高手?双拳难敌四手,一顿劈头盖脸的毒打之后,冯小宝当即毙命。

第二种说法见于《旧唐书》,说冯小宝是被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的乳母张夫人率领壮士暗杀的,具体情节和武攸宁的故事基本一样。也是说武则天召唤冯小宝到瑶光殿幽会,冯小宝屁颠屁颠来了,没看到武则天,倒看见太平公主的奶妈张夫人了。张夫人率领的壮士一拥而上,把冯小宝扑倒在地,一阵乱棒打死。

第三种说法见于李商隐所写的《宜都内人传》。宜都内人是武则天的宫女,她规劝武则天,男为阳,女为阴,武则天如果用男宠,那就是以阴求阳,自毁长城。因此必须去除男宠,培养自身的阳刚之气,只有这样统治才能长久。武则天听了之后觉得有道理,因此就下令杀了冯小宝。按照这种说法,武则天对冯小宝就是明杀,不是暗杀了。

那么,这三种说法究竟哪种可靠呢?

我个人认为,首先,第三种是明显不可信的。为什么呢?有两个理由。第一,武则天不可能公开处决冯小宝。冯小宝的身份是男宠,相当于现在有的公司老总的“小蜜”。试想,一个“小蜜”如果非要插手公司事务,而且企图危害老总,那老总应该怎么办呢?他很难请求司法帮助,因为公开这种关系对自己影响不好。怎么办呢?只好雇凶杀人。武则天也是如此。即使有必要杀死冯小宝,她也不希望把事情公之于众。第二个理由是《宜都内人传》是李商隐写的一部小说,虚构成分太多了,可信度不高。因此,第三种说法首先被排除了。

那第一种说法和第二种说法呢?我觉得,这两种说法都记载了武则天雇凶暗杀冯小宝,符合一般情理;另外,《实录》和《旧唐书》的可信度难分高下,因此很难确认哪一种更可信。不过雇凶暗杀情人属于绝对隐私,当然要找更亲近的人来操作。谁信得过呢?把武攸宁和太平公主相比,太平公主更信得过一些。根据史书记载,太平公主是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而且有权谋,小心谨慎,不该说的话从来不说,不该做的事从来不做,深得武则天的信任。因此,我个人认为太平公主参与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也许太平公主受武则天的委托,就指使自己的奶妈张夫人,领了一帮高手,消灭了冯小宝。冯小宝“香消玉殒”后,武则天派人把他的尸体送回白马寺,在那里焚尸造塔,整个人就这么消失得无影无踪。

那么,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评价冯小宝其人以及他和武则天的关系呢?我觉得,今天必须明确三点内容。第一,中国古代的皇帝一向号称后宫佳丽三千人,武则天也是皇帝,她包养男宠,正是仿效了以前皇帝的传统做法,虽然谈不上品行高尚,但是也不应该作为特例受到特别的批判。第二,冯小宝的主体身份就是男宠,虽然他帮助武则天改朝换代,但是,并没有很深地涉入国家政治,他没有当过宰相,没有主持制定过任何大政方针,在这一点上,武则天基本做到了公私分明。第三,武则天对冯小宝有着很强的控制力,从他发迹到最后灭亡,都是武则天一手操纵,他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能量都被有效地控制着。

换言之,如果武则天的男宠就只有一个冯小宝,那就仅仅是一个私生活问题,根本不会对她的统治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冯小宝死了,风烛残年的武则天会安于寂寞吗?她的不甘寂寞又会造成什么新的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