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沉湎享乐(1 / 1)

武则天 蒙曼 715 字 7天前

理想的变化自然也会引起心境的变化。什么样的变化呢?武则天从原来的热心政务变得贪图享乐了。武则天本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一个工作狂。当年还在当太后的时候,连一个太学生请假回家她也要直接过问,可见工作的细致程度。但是,接连几场大病下来,武则天对人生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她想,再玩命地工作有什么意思啊,就想把过去为工作所牺牲掉的休闲娱乐统统找补回来,抓紧时间纵情声色。旅游啊,宴会啊,逐渐成了武则天晚年生活的主旋律。说起来武则天的品位还确实不错,她建立了一个叫控鹤监的机构,广选美少年充实其中,还豢养了一帮文人墨客,陪着她搞旅游,开宴会。这个宴会其实有不同的开法,有人开起来很粗俗,就知道猜拳行令,吆五喝六的,武则天是很风雅的人,她觉得这样没意思,她要有点文化品位,一边喝酒还得一边赋诗,搞得像个文化沙龙。兴之所至,武则天有时也会举办赛诗会,由她宠爱的才女上官婉儿做评判,看谁写得又快又好。上官婉儿是被武则天杀死的宰相上官仪的孙女。她继承了上官仪风雅的基因,虽然当年不到一岁就被没入掖庭,没受过什么正经教育,但是长大之后照样锦心绣口。武则天特别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就让她当赛诗会的裁判。相传婉儿出生之前,母亲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神仙给她一柄大秤,说她生的这个孩子以后要去衡量天下,可是生出来是个女孩,后来又没入掖庭了,上官夫人也没把这梦当回事。现在,这梦不是应验了吗?婉儿虽然没能衡量天下,但是毕竟她能衡量诗人了,哪个写得好,哪个写得不好,她一句话说了算。这样的宴会当然是气氛越轻松越好,所以皇帝啊,大臣啊,男宠啊,宫女啊,甚至一些商人,都坐在一起,忽略了尊卑名分。有位大臣看不下去了,跟武则天说,您收敛收敛吧。武则天对他粲然一笑,说,你老了,以后这样的宴会活动就别参加啦。她照样我行我素。

在这种情况下,嵩山又开始发挥它的第三个功能了。什么功能呢?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避暑胜地的功能。嵩山离洛阳约七十公里,因为处在风口上,又是山区,海拔高,温度要比洛阳低五摄氏度左右,夏天的时候轻风习习,流水潺潺。武则天整天待在宫里多闷啊,就在嵩山搞起了旅游开发。久视元年(700年)三月,武则天在嵩山石淙河畔修建了一座三阳宫,四月入住,一住就是四个月。第二年,也就是长安元年(701年)五月,武则天又一次驾临三阳宫,住到七月才回洛阳。武则天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地方?说来这三阳宫畔的石淙河就是拍摄电影《少林寺》的外景地,“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牧羊女和小和尚的故事就是在这儿发生的。这么好的风景,又是三教荟萃的人文圣地,皇帝能不开发利用吗?

大家可能还记得,武则天年轻的时候不仅会写诗,想要取悦唐太宗,还苦练过书法。现在,她用不着取悦任何人了。在没有压力的心境下,写出来的东西也就格外潇洒。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驾幸嵩山,特地去寻访传说中周灵王的太子晋升仙的地方。太子晋是周太子,武则天也一直自称是周室之后,那周太子就应该是武则天的祖先了。传说这位周太子后来成了神仙,飞升而去。当神仙可是武则天当时的最大梦想,于是武则天为他立庙,亲自作文刻碑,表达了她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升仙太子碑》至今仍保留在河南偃师缑山,笔力雄健,《宣和书谱》赞曰:“凛凛英断,脱去铅华脂韦气味。”这是历史上首次以今草入碑,在书法史上也算开风气之先。当然了,武则天一生中突破的传统太多了,这种小小不言的突破又算得了什么呢?此刻的武则天追求的就是活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