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立太子之后,武则天要做的第三件事,也是难度最大的事,就是调整外廷。武则天当皇后当得艰难,外廷有人支持她,也有人反对她,而且反对的声音一度还占了上风,反对者们都是元老重臣。现在,武则天已经当上皇后,而元老大臣还盘踞在宰相的位子上,她怎么能够容忍呢?此外,支持者也需要奖励。只有让支持的人升官,他们才能看到希望,继续支持她。因此,武则天还需要在外廷打击反对派、奖励支持派。具体怎么做呢?武则天和唐高宗共同商议之后,觉得这事急不得,需要通盘考虑。二人决定,依据反对派在朝中势力的大小和当年反对的激烈程度,分期分批进行处理。这样,那些反对武则天比较激烈,同时势力又比较小的,就先期处理,于是,韩瑗、来济、褚遂良上了第一批黑名单。
大家应该还记得,褚遂良就是当年把笏板扔到台阶上,拿命、拿官位来要挟唐高宗的那个人。韩瑗和来济呢,是公开上疏表示反对的人。这都是激进派。褚遂良其实当时已经不在中央,就在永徽六年(655年)九月,废王立武正在**期间,他就因为表现过激被贬官了,所以当时中央需要处理的,就只剩下韩瑗和来济两个人了。对这两个人,武则天怎么处理呢?据《资治通鉴》记载,就在武则天当上皇后的第三天,她使出了一招棋:以退为进,上表要求唐高宗褒奖韩瑗和来济。她说:“陛下前以妾为宸妃,韩瑗、来济面折廷争,此既事之极难,岂非深情为国!乞加褒赏。”意思是说韩瑗他们曾经阻止陛下立我为宸妃,这件事非常不易,希望陛下体察他们的忠心,奖赏他们。这一招很厉害。首先,武则天的正面形象树立起来了,她不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她既往不咎,大肚能容,是个合格的国母;另外,她这样做也是为了麻痹韩瑗和来济,引蛇出洞,让他们继续有所为,以便最终一网打尽。为什么她只说韩瑗、来济反对她当宸妃,不提他们反对她当皇后啊?这是因为武则天当皇后,当中的名堂太多,经不起深究。现在她不想把人们的眼光再吸引到这件事上来了。因此,她避重就轻,只提宸妃,不提皇后。
武则天此招一出,韩瑗果然上当了。显庆元年(656年)十二月,他觉得废立皇后的风波已经过去了,武则天也没有什么进一步的举动,看起来这个女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嘛,于是他胆子又大起来了。他想为老战友褚遂良鸣不平,把他从地方上拯救回来,于是上奏说:“遂良社稷忠臣,为谗谀所毁。昔微子去而殷国以亡,张华存而纲纪不乱。陛下无故弃逐旧臣,恐非国家之福!”意思是说,褚遂良当年虽然言词过激,但确实是深情为国,现在他被小人离间,所以贬到地方去了,希望陛下把他召回来,继续任用,否则,国家就要面临灾难。此言一出,唐高宗勃然大怒,说当初他那么顶撞皇帝,韩瑗还来替他鸣冤叫屈!继续贬,下令把褚遂良贬往更偏远的地方。倒霉的褚遂良又被贬到桂州(今广西桂林)当都督去了。
武则天正愁找不到把柄呢,现在韩瑗居然自投罗网,岂不是天意!马上,武则天就把她的心腹许敬宗招来了,如此这般地指示了一番。第二天,许敬宗在武则天的授意之下上书唐高宗说,他觉得现在朝廷里有阴谋。什么阴谋呢?他说,把褚遂良贬往桂州,看起来是慑于皇帝陛下的天威,其实这是中书令韩瑗的阴谋,这是明贬暗升。为什么呢?桂州是用武之地,可以养兵、练兵,最后出兵。韩瑗利用宰相的职务之便,安排褚遂良做桂州都督,是想和他里应外合。另外,来济和褚遂良也是朋党,实际上他们三个人勾结在一起谋逆。
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呢?其实非常牵强。因为桂州和长安相去甚远,即使今天从广西桂林起兵去打西安也是难度很大,更何况当年了。褚遂良怎么会和韩瑗策划这么一个愚蠢的谋反计划呢?那绝对是脑子进水啊!但是,唐高宗不管这些。他马上认可了许敬宗的上奏,下诏贬韩瑗做振州刺史,来济为台州刺史。振州就是海南省的三亚市,韩瑗给贬到天涯海角去了。台州是现在浙江省的临海市。浙江现在是个好地方,可是当年南方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特别是沿海地区,还是非常落后的。既然桂州是用武之地,那褚遂良也就不能在桂州待下去了,又被进一步贬到爱州担任刺史。爱州是今天越南的清化市,这下子贬得更远了,如果按照今天的疆域,都被驱逐出境了。
面对越来越沉重的打击,有“唐楷第一人”之誉、有着文人气质的褚遂良终于受不了了。据《新唐书》记载,显庆二年(657年),褚遂良上表说:“往者承乾废,岑文本、刘洎奏东宫不可少旷,宜遣濮王居之,臣引义固争。明日仗入,先帝留无忌、玄龄、勣及臣定策立陛下。当受遗诏,独臣与无忌二人在,陛下方草土号恸,臣即奏请即位大行柩前。当时陛下手抱臣颈,臣及无忌请即还京,发哀大告,内外宁谧。臣力小任重,动贻伊戚,蝼蚁余齿,乞陛下哀怜。”这里他先提到了自己为高宗力争皇位的策立之功,回忆了太宗去世后他帮助高宗稳定局势的辛劳,恳请唐高宗念在往昔的功劳上,对他网开一面。这封信写得好不好呢?不好,非但不好,而且是大错特错了。在唐高宗看来,正是因为他有拥立之功,又接受太宗遗命辅政,才会如此桀骜不驯,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换句话说,褚遂良自以为可以向唐高宗求情的资本,正是唐高宗要置他于死地的真正理由。这封不识时务的求饶信当然得不到什么回复,第二年,褚遂良病逝于爱州,享年六十三岁。
韩瑗和来济这一被贬,他们原来所担任的中央领导职位就空出来了。谁去接替呢?许敬宗。因为许敬宗负责调查这个案子,立了大功,所以升官做了侍中,取代了原来来济的位置。武则天的另一个心腹李义府,在此之前已经当了中书令。这两个人都进入了宰相集团。唐朝的中央政府实行程序分工,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书,一个文件,只有经过中书、门下两个程序,才能真正成为敕旨,成为一个“红头文件”。现在李义府担任中书令,许敬宗担任门下侍中,武则天的意图贯彻起来就比较通畅了。到此为止,拥武派已经进入最高层,反武派也出去了三个,只差一条大鱼—长孙无忌还没有离开中央。天罗地网已经张开,尊为国舅、贵为宰相的长孙无忌又会面临怎样的结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