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近几年非常火的一个专业,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学科,可以说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应用的地方,它的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家庭、教育、健康、消费等都与心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心理健康的提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今的心理学已经应用到人的消费行为的研究(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主要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一门学科)、企业招聘人才的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是研究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等等,大多数同学所想的心理医生其实只是心理学的就业方向之一。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招收心理学的学校,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师范类大学(一般授予教育学学位)、医科类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心理学,比如失眠、抑郁症的起因和治疗)、政法类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犯罪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体育类大学和其他非师范类大学(大多数会在非师范类大学授予理学学位)。
学校介绍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是一家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为一体,面向国内外开放的心理学产学研相结合的机构。
研究院在200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经教育部批准于2006年更名。2004年和2009年在教育部组织对基地评估中两次获得“优秀”。
首任院长及心理学科创始人是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现任院长是白学军教授。
研究院秉承沈德立先生“爱国、尊师、勤奋、认真”和“人以德立”的优良传统,侧重于运用高科技手段和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个体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下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以指导学习与教育活动,促进个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学习效能、工作绩效和心理健康,特别是提高个体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主动地适应环境和积极改造环境的能力。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历史发展积淀深厚,1982年成立教育系心理学教研室,并获国务院批准招收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招收心理学本科专业,1998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辽宁师范大学乃至东北三省历史上心理学博士点“零”的突破。2001年建立心理学系,2002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获辽宁省重点学科,2010年获批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优质特色“提升计划”学科,2011年获批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正式成立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现设有1个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研究中心(辽宁省儿童青少年健康人格评定与培养协同创新中心、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和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5个研究基地(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心理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大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2个研究所(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研究所、学习心理研究所)。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现有心理学(师范)和应用心理学(师范)两个本科专业;心理学(师范)和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在辽宁省均列入一批本科B段录取。心理学(师范)专业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和辽宁省示范性本科教育专业,其教师团体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10),发展心理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6)。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现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3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和应用心理学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术研究力量强劲。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现有教工41人,专业教师33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9人,讲师12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31人;教辅人员8人;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中拥有博士学位的30人,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青年教师13人。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曾获得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其教师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全国优秀教材成果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辽宁省政府授予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3项(连续三届)、辽宁省攀登学者(3人)、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普通高校学术带头人、辽宁省特聘教授(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于2017年9月成立。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始建于1954年,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传鼎先生、郝德元先生等是心理学科的奠基人。1956年成立心理学教研组,众多心理学前辈共同培养了大量人才,为心理学专业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4年获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招收第一届心理学本科生;2000年4月成立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007年获批“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9年“心理学”专业获批北京市特色专业,2018年获批并招收第一届师范本科生。
心理学院现拥有“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市重点学科、“学习与认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妇女儿童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市性健康教育基地”以及“心理学教学实验中心”等平台。下设“基础心理学”“脑发育与心理发展”“脑认知与教育心理”和“应用心理学”4个研究所。“心理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档(前20%—30%)。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扎实、年龄结构合理、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优秀教学科研团队。现有专职教师38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5人、讲师8人;北京市特聘教授1人,外籍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11名,硕士生导师23名。专任教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方平教授任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劲教授任中国心理学会秘书长。学院教师中有北京市优秀教师1名,北京市优秀党员1名,首批青年北京学者1名,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1名,中国心理学会学科建设成就奖获得者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