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环境来看,其实中国每年的新生人口数量是越来越少的。理论上,孩子是越来越少的,也就是说对老师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少的。

我们很多家长和同学对当老师的思想太局限,局限在当老师就一定是在某地的小学初中高中当一个老师。而实际情况是,公办学校数量在减少,对老师的需求量也在减少。以我的家乡为例,当年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县的小学有很多,包括很多村里都有村级别的小学,但是现在村级别学校全部取消,县城的学校也进行了大调整大合并。当然,这跟东北地区人口流失严重也有一定关系。更令学生担心的是,老师更新速度太慢了。教师这个行业,经验越丰富越吃香。教得好的老师,明明已经退休了,我们还要返聘回来继续教课。我已经高中毕业十几年了,当年教我的老师大多数还奋斗在课堂的一线,十几年来新进教师并不多。实际上,目前大多数的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流向了私立学校和社会课外辅导机构。

公办学校招聘老师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用人单位从学校直接招聘已经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名校毕业生。

第二种,通过国家教师编制招考体系,进行教师招聘考试。

公办学校的老师是老师,私立学校和民办培训机构的老师也是老师,这一点,家长和考生一定要转变自己的思维。

先说私立学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孩子个性化的教育需求越来越大,这直接催生了中国私立学校的发展。在很多城市,私立学校的教学质量跟公办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在个别城市反超了公办学校。我甚至在这里可以做个大胆的预言,10年之内,中国70%的城市,最好的小学、初中、高中一定是私立学校。为什么会出现公办学校被反超的局面?因为对于老师而言,公办学校能给你的,私立学校也会给你(福利、户口);公办学校给不了你的,私立学校仍然会给你(高额工资)。我曾经见过河南某县的私立高中校长,在他们学校,新进的老师年薪都是十万起,直接配苹果最新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如果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有职称的老师,给的福利待遇会更好。有好的老师也会有好的学生,学校甚至会在几年之内成为当地升学率最高的学校。只要学校按照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管理,私立学校反超公办学校几乎是必然的。越来越多的企业界大佬将目光投向教育领域,直接加快了这个步伐。

而消化师范大学毕业生最大的主力军,则是私立培训学校。

近几年,国家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不准小学初中高中留过于繁重的作业,希望还给孩子们一个愉快而又轻松的童年,但是事与愿违,孩子们并没有利用放假的时间和休息的时间去放松自己,而是投入了更加紧张的补课中。没办法,你不参加辅导班,别的孩子参加了,你就比人家少学了那么长的时间,说不慌都是假的。再加上国家高考政策关于自主招生发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现在很多名校都把非常大比例的招生名额给了自主招生。而很多学校都选择了以各种竞赛的成绩来决定学生获得自主招生考试的资格,孩子们和家长几乎一点儿办法都没有,这直接催生了中国教育辅导产业的发展。某东方在美国的市值达到了100亿美元,而另外一家以辅导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起家的辅导机构虽然营业额不及某东方,但是市值却是某东方的1.5倍,达到了150亿美元。以乐学高考为代表的纯粹针对高中辅导的互联网机构,以线上辅导与线下辅导相结合的新型辅导模式也迅速占领了一块K12领域的市场。仅乐学山西太原分校,年辅导学员将近2万人次,而据不完全统计,太原市就有将近1000家辅导学校。这些民办的培训机构每年会招聘大量的老师来支撑自己的发展。在培训学校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累,但是你只要是个人才,每年的收入也是十分可观的!

所以,报考师范大学的考生最主要的是要改变对教师这个行业的惯性思维,毕竟社会在发展,教育辅导也在发展。

学校介绍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学校设有24个学院,现招生本科专业89个,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学校拥有伦理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近现代史、发育生物学、理论物理、基础数学6个国家重点学科,“语言与文化”学科群主建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教育学、数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5个学科入选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政治学、心理学、中国史、生态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15个学科入选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拥有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24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以及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杭州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学校的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08年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是全国建立最早的6大高等师范学堂之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杭州师范学院,2000年前后,杭州教育学院、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5校相继并入,2007年学校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

近年来,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排名稳居浙江省高校前列,获6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学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系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地方实施高校,培养出了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等为代表的一批杰出校友。学校下设19个学院、1个公共教学单位、1个直属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有全日制在校生20166人(不含独立学院),全日制硕士生2650人、博士生38人,留学生557人。现有教职工2326人,专任教师1619人(高级职称占比近56.8%),全职院士、共享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77人,享受国务院津贴者25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学校入选首批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5个,覆盖11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十二五”“十三五”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3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国家规划教材13部;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4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国际合作科研平台1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研究基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17个,省部级创新团队11个,省新型高校智库2个。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大学,坐落在中国北方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是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实施学校,是辽宁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与继续教育基地、教育科学研究咨询基地、高校师资培训基地、适应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研基地,现已成为辽宁省最大的、起示范带头作用的教师教育中心。

作为中国首批建立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学校始建于1951年9月,初建时为旅大师范专科学校。1953年4月,更名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7月,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和大连外国语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大连师范学院。1960年7月,更名为辽宁师范学院。1983年12月,更名为辽宁师范大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1862人,专任教师1189人。普通本科在校生13000余人,硕士、博士在校生5800余人。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28人、千人层次人选28人,辽宁省优秀专家7人,辽宁省特聘教授15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70人次,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8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教学名师2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省“四个一批”人才5人;大连市突出贡献专家1人,大连市优秀专家18人,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人,大连市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5人,大连市领军后备人才6人,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项目支持计划16人。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包括黄河路校区、西山湖校区),设有21个学院,设有研究生院。现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4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一级学科),其中有3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建设学科”;8个辽宁省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58个在招本科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示范性专业9个,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6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优势特色专业4个,省重点建设专业17个;国家级各类精品课程3门、一流课程1门,省级各类精品课程34门、一流课程75门,省级研究生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省级精品教材7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项目)5个;获评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6项;省级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14项,基础教育成果奖2项;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奖2项,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奖5项。

学校现有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部、省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生物制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批准共建)、海洋基因工程药物与天然活性产物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现有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6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省级智库,19个其他类型研究基地;11个省高校创新团队;另参与筹建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有9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建设8个校级新型智库;设有高校社科联、科协;创建了牛河梁红山文化研究院和宗教问题研究院。“十三五”期间,学校教师主持完成及在研科研项目1605项;出版专著371部;发表论文7749篇,其中被SCI收录923篇;获授权专利16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6项;签订“四技”合同130项;咨政建议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19项。

学校积极构建国际合作大平台,已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118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合作建设国际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是专门接收培养外国留学生和华侨学生的二级学院,是中共中央统战部侨务事务局华文教育基地,是教育部指定的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院校之一,是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和来华留学工作示范建设高校,每年接收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1000余人次,并设有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学校还在意大利米兰国立大学设立了孔子学院。